原标题:宁津:10台机器人“上岗”种菜 ◆可节省60%的人工 ◆较传统大棚增产20%
智能机器人在温室大棚中巡检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刘潇 通讯员张瑞康 张小弟)将来菜靠谁来种?田靠谁来管?在宁津县保店镇现代农业科创中心,这个问题有了新答案——智能机器人。
2月14日,科创中心的连栋温室大棚里,巡检机器人在一排排作物中穿梭,其搭载的多光谱、深度摄像头、激光雷达、可见光等多个传感器,系统采集西红柿与黄瓜的株高、叶面积等关键生长参数,全天候精准感知作物长势。抬头望向棚顶,酷似飞碟的无人植保机,正沿着设计好的运行线路,在有序进行雾状喷洒作业。
“以往传统用人工完成的种收工序,现在基本都用智能机器人完成。”智慧大棚运营主管蔺会明介绍,大棚共运用了10台智能机器人,它们各司其职,像授粉机器人高精度完成授粉工作,智能管控机器人自动调节大棚内的环境参数,采摘机器人则负责将成熟果子统一采摘。“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能节省60%的人工,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作为运营主管,蔺会明只需要打开手机小程序,即可对机器人进行实时监测。小程序依托智慧云平台创建,平台上记录着温室大棚的信息档案,温度、湿度、病虫害等信息一目了然。同时,还可定期生成长势诊断、处方以及产量预测等生长管理方案。“前几天凌晨突遇寒潮大风天气,气温骤降,紧接着手机上就接到了大棚温度过低的警报。”蔺会明一边展示小程序一边说,“现在遇到恶劣天气也不用再往大棚里跑了,在手机上调整参数,温度就上来了。”
据了解,连栋温室大棚是宁津县智慧农业样板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大棚占地12654平方米,总投资2000余万元,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绿色防控技术等现代农业信息化手段,使生产、经营、管理等农业全产业链效率提升,较传统温室大棚种植可增产20%。
眼下,从种植管理再到果实收获,连栋温室大棚全部实现“绿色无人化”的生产模式,有力推动农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集约化、一体化、智慧化、数字化快速转型。此外,棚内还设立了“津尽悠味”电商直播间,新鲜采摘的果蔬能通过线上直播对外出售,进一步擦亮宁津农用区域公用品牌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