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的秋

□李慧善

德州的秋,是被风唤醒的。

燥热的暑气在某天夜里忽然撤走,天空像是被清水洗过一遍,露出原本的、高远的湛蓝。那风,便成了秋的信使。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温柔的醇风,摇曳着风与叶的缠绵和思念。运河岸边银杏的扇形叶子最先透出些许淡黄,白蜡树的叶子边缘也镶上了金边。东风东路沿途的一棵棵栾树,黄花漫天,红果满枝,色彩斑斓,美轮美奂。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我信步登上董子读书台,眺望拥抱白云的沙湖翠柳;走过德政路,致敬国庆时刻的红旗冉冉;拾阶锦绣川公园,于排云亭上浮想联翩;爬上新湖叠翠山,聆听暮鼓晨钟,感受四季变换。还要去看看想念已久的减河湿地的美云,去吹吹运河古老又时尚的风……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漫步德州城,触目所在,美景怡人。徜徉董子园,聆听儒家文化的悠远回响。闲逛运河古街,青石板路、仿古建筑,仿佛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走进久违的居民胡同,街巷深处,店铺鳞次栉比,弥漫着人间烟火,深藏着德州文化经典。有300年御膳卤味传承的德州扒鸡,尝一口即征服舌尖味蕾。还有后羿、嫦娥、东方朔、董仲舒、田雯的传说……古运河胡同里,总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像谜又像梦。不经意撞上,你定会眼中有光,腹中有诗,神采飞扬。

白日的喧嚣沉静下来,夜色阑珊时,假如你来到太阳城小镇,又是另一番人间风味……秋天的夜空宛如深蓝的幕布,繁星点点,像钻石般点缀在上面。而大地上,是和蔼可亲的万家灯火。

当暖意渐渐被寒露、霜降节气带走,深秋,便以最浓烈的笔触登场。这是一场盛大的狂欢。层林尽染,五彩斑斓。所有的树木仿佛约好了似的,将蓄积了一生的色彩尽情挥洒。那不再是初秋羞涩的淡黄,也不是中秋温暖的金色,而是泼辣的红、沉郁的褐、耀眼的金,交织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斜阳夕照,光线变得分外柔和,为这斑斓的世界镀上一层怀旧的金色。而秋雨,是这出盛大戏剧的终曲。它不再淅淅沥沥,而是带着凉意,一下,一下,敲打在枯荷上,敲打在石阶上,洗净铅华,催万物沉静冬眠。

“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深秋,是思念的时节,一如丝丝秋雨,深情款款。在枯叶飘零的深秋,最爱的还是浓烈炽热、灿烂非凡的梧桐。在经历了秋风秋雨后,她把带着风骨的智慧和妩媚,幻化成比金色更美好的璀璨和绚烂。正如世间很多美好的事物很难一蹴而就,只有经历时间的磨砺,才会抵达美好的极致。

此时,田垄里的甘薯,吸饱了季节的精华,将甜糯紧紧地、深沉地藏在泥土中。而那最动人的,要算枝头的柿子。它们红得那样纯粹、那样饱满,像一团团凝固的火焰,又像一盏盏小小的灯笼,在疏朗的枝丫间亮着。这红,没有一点含糊,是生命在沉寂之前,最后一次酣畅淋漓的展示……万物都在清冷的空气里显露各自的本色,那是一种卸下所有伪饰后的真正的自由与豁达。

生命,是在霜雪的怀抱里沉睡的。那沉睡并非死亡,而是一种沉淀,一种积蓄。那看似枯死的枝干,内里的浆液仍在缓缓地流动,做着关于春天的梦。这寒与暖,衰与荣,寂寥与生机,原是一首永不停歇的交响曲……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