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庄村碑
□王河北
多年前的一天,伴随着几句疯狂嘶喊的日语,只见几十门山炮、迫击炮狂轰滥炸。顷刻间,炮弹所到之处房倒屋塌,烈焰滚滚,哀号一片,满目疮痍。一时间,枪炮声、房屋的坍塌声、嚣张的日本鬼子狂笑声、村民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以及牲畜和家禽满院乱跑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发出开炮命令的是日军中佐松下弘二,人送绰号为“猪头鬼子”。日军炮轰了近两个小时,松下弘二又向士兵发出对村民一律格杀勿论的命令。鬼子们一窝蜂地冲进村里,远的用机枪步枪扫射,近的用刺刀捅,大街小巷、院里院外,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村庄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
最为惨烈的要数村西北,那座有名的百年天主教堂。没有来得及撤走的80余名村民、20余名八路军伤员就藏在里面。凶残的日本鬼子“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蔑视国际法“天主教堂乃神圣之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犯”的规定,疯狂冲进教堂。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阵机枪乱射,100余名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瞬间就惨死在鬼子的枪口之下。随后,日本鬼子又对村子采取了拉网式的搜查,直到确认这里的军民已全部被杀绝。鬼子们还不死心,就野蛮地放了一把大火,把倒塌的房梁、檩条、门窗、柴火垛又倒上汽油点燃。日本鬼子犯下骇人听闻的滔天罪行后,就带着他们抢掠的战利品,扬长而去。据说熊熊燃烧的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这就是1939年4月29日(农历三月初四)日本侵略者在禹城辛寨赵庄村制造的“火烧赵惨案”。
前不久,笔者怀着对抗日英雄们的崇敬之情,对英雄故里赵庄村老百姓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日本侵略者的切肤之恨,专程驱车赶到禹城市辛寨镇赵庄村,实地考察了这个英雄的村庄,也更深刻地了解到当年在此发生的惨案。
1939年4月28日,冀鲁边区游击支队新一营二连指导员杨厚基,奉命率领二连在德州黄河涯执行破坏铁路、牵制日军南下的任务,被日军尾随追击到禹城西南常庄赵庄一带。临近傍晚,当两辆满载日军的卡车路过赵庄村公路时,埋伏在公路东边苇子湾的八路军战士,一排手榴弹,就将两卡车鬼子炸上了天。因为黑天,打扫战场时,一个日本鬼子装死,趁八路军战士不注意,偷偷逃回了菜园子鬼子据点,将鬼子在赵庄村遇到伏击的消息,打电话密告给鬼子池田大佐。敌人恼羞成怒,认为八路军主力就在赵庄村。于是纠集周围各县的鬼子、伪军千余人,对赵庄村实施疯狂报复。
1939年4月29日(农历三月初四)清晨,敌人拉着重武器20余门山炮、迫击炮,几十门歪把子机枪,采用闪电战术,气势汹汹地摸进了赵庄村。驻扎在赵庄的战士群众没能料到狡猾的敌人会卷土重来,杀个“回马枪”,还没来得及转移就被敌人包围了。战士们凭借有利地形对日军进行了英勇反击。双方展开激战,由于敌人火势甚猛,我军寡不敌众,损失惨重,部分战士杀开 一条血路冲出重围,而指导员杨厚基在这次战斗中不幸牺牲。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经过户籍核对,以及对现场死亡人数清点,这个不足50户180余口人的村庄,有87名村民被杀害,20余名八路军战士壮烈牺牲。另外还有外村村民共计140余人,也在这场战斗中遇难。
这就是日本侵略者在禹城辛寨镇赵庄村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赵庄惨案”。为了让后世子孙记住这段血海深仇,抗战及革命胜利后,该村名由“赵庄”改为“火烧赵”。该村也由此成为禹城市辛寨镇抗日教育基地。
笔者采访了“火烧赵”村党支部书记。他告诉我,他的二爷爷就是当年在这次战斗中被日本鬼子活活烧死的。当年鬼子屠村时,他的奶奶抱着两岁的儿子,也就是书记的父亲,藏到了院子里一口大缸里。当时老人急中生智把缸推倒,缸口朝地面,先是把孩子放进缸里,然后自己又掀起缸口钻进去。从外面不仔细看,很难知道里面藏着人。当时孩子一看里面黢黑,吓得直哭,奶奶恐怕鬼子听到,硬是紧紧捂住了孩子的嘴。日军来到院子里,没找到人就离开了。直到日军走了很久,老人才推开大缸爬出来,娘儿俩侥幸活了下来。
当年的多位目击者告诉后人,日军屠村时,正赶上村民赵清范有事外出给亲戚帮忙,没在家,侥幸活命。当时,他的妻子与六岁的女儿娘儿俩在家。日军残暴至极,不容分说将赵清范六岁的女儿扔进火堆里。孩子两次忍着剧烈的疼痛,哭着从火里爬出来。为防止小女孩儿再爬出来,鬼子在孩子的身上压上了沉甸甸的大木门,直到看着孩子被活活烧死。
前几年,曾任辽宁省鞍山市关工委书记的老干部鲁森,先后两次来禹城并专程到辛寨镇“火烧赵”村,探寻这个英雄的村庄。他说:“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永远也忘不了这里的乡亲们!我做梦也想回家来看看。”原来,鲁森是1939年日军火烧赵庄的亲历者和幸存者。那年他才19岁,是刚参军不久的新战士。
改革开放以后,赵庄村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忙着盖房修屋。当时,不少人家在老宅子上挖地槽砸地基,清理出来的土壤里到处都有黑木炭灰,里面都含有烧焦的木料和柴草残渣。
听完他们的叙述,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历史是一面镜子,永远不要忘记过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要永远纪念那些为革命拋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士和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缅怀英雄的贡献,为家乡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