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书香情更浓

□张桂婷

我生于农村,父母靠种田的一点微薄收入把我们姐妹兄弟五人拉扯大,含辛茹苦地供我们读书到初中毕业。初中毕业时,全班36名学生,只有7名同学有幸进入高中,于是就连这唯一的学习机会,也随着我没被选入高中而落幕。

不甘落后的我把一切体验当作积累知识的机会。在社会这个文化熔炉中,我最先开始的是技术的学习,进厂子当了学徒工。那时的我虽然清瘦,但面对遍布灰尘的推车、搬砖、筛沙、拌浆、挑砂浆等脏活累活我没有丝毫退缩,也从不偷懒叫苦,只为能略微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生活的艰难没有击垮我,却让我学到了做人、做事要兢兢业业,要艰苦奋斗,要坚持不懈。

尽管我只读了八九年的书,但是书中的知识一直记忆犹新。那抹淡淡的书香一直指引着我今后的人生路。

终于,机会来了。1975年,上级有政策,要从农村选拔初高中毕业生,劳动锻炼三年的可优先选送上大学。我有幸成为候选人。经过层层考核,我脱颖而出,成功被德州卫校录取。虽然很兴奋,却没有如释重负,我的“书香”之旅刚刚启程。

那时的政策是毕业后包分配,我选择了护理专业。明确的方向指引着我力学不倦地获取专业知识。毕业后,我被分配在了县人民医院。工作中,把学到的课堂知识用于临床和病人,看着一个个临危病人在我的护理下,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能学以致用让我深感安慰。

工作后,我仍旧秉承勤恳敬业的精神,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到临床中去,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几年后,通过兼修专业知识、自学专科,我从一名普通护士逐步成为既有基础理论知识,又有教学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从一名护士走向科室护士长管理岗位。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工作环境随之发生变化。为了不被社会淘汰,年岁大的我克服了记忆力减退、动手能力缓慢的弱点,利用闲暇时间自学电脑知识,终于可以迎头赶上。在现代化的办公环境下,无论何种办公软件都能和年轻人并肩作战,做到了和同事们相互协作,默契配合。这种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的感觉,更让我体验到了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责任感,让我爱上了这种如饥似渴的感觉。

2010年退休后,我迷恋上了写作。但“隔行如隔山”,想写诗或散文谈何容易,我地方方言重,普通话不标准,平仄很难掌握。因此除了参考学习《诗词韵律合编》,我又加入了老年大学“诗词文学”班学习,还参加了山东省诗词专家培训班。

从初习的千字文一路写来,我终于推开了文学之门,踏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慢慢地在全国、省、地市、县域的报纸、杂志、公众平台上发表文章几百篇,并在全国各大征文比赛中屡次获奖。

非常喜欢那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阅读的路上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让我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