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本报记者刘振兴本报通讯员张大伟王丁摄影报道
平原城市新风貌
平原县智慧城市指挥中心
环卫工人在修剪街边苗木
随处可见的彩绘墙别有一番趣味
车头向前停放成为市民自觉行动
马路两侧形成多功能层次体系
街边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成为市民健身好去处
全面优化路、树、灯等城市组成要素
7月15日,在平原县城区采访,处处感受到城市精细化管理带来的变化:公共设施配套齐全,条条道路干净整洁,各种车辆停放有序,广告牌匾规范设置,夜市管理更是井井有条。
“今年以来,平原县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全面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平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张宝兴说。
平原县城市管理基础良好,2013年曾获“全国最佳城市管理人民满意奖”。今年以来,平原县系统打造城市管理品牌,以“门前五包”为抓手,逐步探索形成“三位一体、二元互动”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模式。
“三位一体”即重点在打造精品、擦亮品牌,门前五包、扩面增量,合力攻坚、去除顽疾三个层面协同发力、一体推进。“我们划分了上中下三个层面,好的方面打造品牌、中间层面提质扩面、差的问题集中攻坚。”平原县委常委、副县长孟庆泉介绍。
聚焦“三位一体”,平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百企千店问需行动”,组织300余名党员干部融入“1+3+5+N”工作体系,即一个党总支、三个党支部、五个党小组、N名党员群众,划分三大片区,两个月内走访3259家企业门店,收集问题建议千余条。
循着问题整改,今年3月以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园林处伐移杨柳树3150棵,更换国槐、白蜡等树种4341棵,减轻杨柳絮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消除企业安全隐患;聚焦“停车难”,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大队联动相关部门共同治理,平稳拆除街边不规范广告牌匾417块,新增施划车位1500余个;同时,平原县围绕车、树、门、路、灯、墙等城市管理要素,全力打造精细化管理的“一环两路N街”亮点街道,形成可借鉴、易推行的经验做法。
分管此项工作的平原县政协副主席仇洪雷介绍,“三位一体”的落地落细,离不开“二元互动”。“二元互动”即行政推动与群众参与有机结合,形成党员干部引领、市民群众跟进,干群同心、齐抓共管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生动局面。“县城10万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必须动员主人动起来,共同携手参与,城市才能活起来、动起来、美起来。”仇洪雷说。
“门前五包”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和主阵地,也是检验群众配合度的“试金石”。工作中,平原县将“门前五包”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县委主要领导带头开展调研,解决问题。部门“一把手”既管部门也管行业,压实“门前五包”主体责任,制定管理制度,确保责任到人、以身作则、示范带动。同时,全面拓宽建言监督渠道,建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城市监督员队伍,参与社会管理。实行12345市民热线接诉即办,用好融媒体“你来说我来办”和“城建铁军”留言平台,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推进城市共建、共治、共管、共享。
“精细化管理事关城市品牌、营商环境、县域竞争力,不能大而化之,要落笔于方寸之间。今年我们将由点到面、扩面增量,实现‘门前五包’亮点单位(企业)创建全覆盖,让群众在城市细节中看到用心、在城市服务中倍感暖心、在城市环境中更加舒心、对城市未来充满信心。”平原县委书记王玉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