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1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通过推行上门帮扶指导新模式,山东持续推动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从“重处罚”向“重服务、求深度”转型。
据发布会介绍,这种“上门帮扶”不是“蜻蜓点水”式的检查。帮扶小组平均要在一个地下矿山“泡”上5到7天,通过查资料、下现场、问人员的“三位一体”方式进行“深度体检”。
“深度体检”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省应急厅发言人通报,截至目前,帮扶发现的9898条一般问题隐患已整改9590条,整改完成率达97%,192条重大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消除。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实打实的工程治理。据介绍,通过帮扶督导,全省地下矿山累计充填了约195万立方米的历史遗留采空区,有效防范了冒顶风险;同时,还督促企业完善了1500余项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这种新模式也成了一次“实战练兵”。全省68个有非煤矿山的县(市、区)263名监管人员全部参与帮扶,同专家一道查找问题隐患、起草帮扶报告、督促整改闭环。同时,指导13个市611名政府及部门负责人逐矿落实包保监管责任。
省应急厅发言人表示,这种“帮企业解决问题”的姿态赢得了认同,现在不少非煤矿山已转变为“主动申请帮扶”。
(大众新闻记者 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