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期间,济南市槐荫区各大商圈供销两旺。10月1日—6日,银座和谐广场、华联商厦、弘阳广场、宜家、麦德龙、迪卡侬等6家主要商场接待顾客116.5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销售额约1.13亿元,同比增长6.2%。
新老商圈共生
商业图景扩容
槐荫商业图景正迎来新一轮扩容。今年年底前,槐荫区还有3家新商场开业。10月7日,位于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路北侧、腊山河东岸的龙湖济南西城天街,工人们正在进行外立面整修和内部装修,冲刺10月31日开业。京东电器连城广场店、百联奥特莱斯二期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开业。其中,龙湖济南西城天街商业面积15万平方米、百联奥特莱斯一期、二期总计13万平方米,为各自体系内山东最大单店;京东电器则为槐荫首店。
此外,槐荫区还有多家商场在建或已签约:万象里、万象汇、京东Mini Mall、银泰百货、合生汇、槐荫万达广场购物中心等。其中,前5家都是济南首店,槐荫万达广场购物中心商业面积31.8万平方米,将是山东规模最大的第四代万达广场。
一方面,新项目规模大、首店多;另一方面,老商场保持了活力。银座和谐广场销售额连续3年增长近30%,刚刚迎来开业30周年的华联商厦集团连续多年跻身“中国商业零售百强”,弘阳广场销售额连续3年增长超20%,麦德龙今年1—9月份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6%。
“交商文旅”融合
旅客游客变顾客
槐荫为何受到新商场青睐,又如何保持老商圈繁荣?
眼下在建的万象里、万象汇,一个在西市场旁边、一个在银座和谐广场对过,都在纬十二路上,相距只有2公里。“西市场、和谐商圈成熟,且都在地铁线上,周边居民密集、交通方便,客流有保障。”来济南签约的华润万象生活华北区副总经理邵丹丹说。“我们经过慎重比选,西客站片区人口是净流入的,且交通非常方便。”合生汇相关负责人考察了济南多处地方,最后选择了济南西站附近。
槐荫区商务局局长王左矞说,槐荫区2023年明确商圈发展规划,聚焦“三圈两带”(和谐商圈、华联商圈、西客站商圈,纬十二路消费带、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引进商业项目,不搞遍地开花。招引商场的定位,不是仅满足本地居民消费,而是一定要用好槐荫的交通优势,进行“交商文旅”融合,让旅客、游客变顾客,并吸引济南都市圈居民来槐荫购物。
的确,济南西站日均客流10万人次,最高单日客流18万人次;槐荫还有2个高速公路口、4条地铁线路,交通优势明显。如何让旅客在等车间隙、办事之余的一两个小时里去商场逛一圈?商场有没有特色很关键。首店,无疑更能让消费者感到新鲜。
提起“首店”的吸引力,槐荫区商务局四级调研员王莹讲了两段亲身经历:2017年宜家作为济南首店开业时,区政府专门为其批了3个临时停车场,在宜家餐厅吃饭排队要40分钟。今年8月苏宁易购Pro超级旗舰店开业,同样顾客盈门,开业3天卖了1800万元。
山东国际会展中心距济南西站4公里,展陈面积10万平方米,体量为济南黄河南岸最大。槐荫区积极拉展、策展,去年承办展会85场,占济南全市展览次数的一半以上,接待客流300多万人次。为了最大限度接住会展客流,槐荫去年组织17家酒店成立“会议酒店联盟”,错位竞争、互相引流。他们接“展”的同时也办“会”,去年全区承接学会、年会530余场,带动周边消费近5000万元。
打造消费新业态
区域虹吸效应初显
穿行西客站片区,最醒目的建筑是“一院四馆”,即山东省会大剧院、济南市图书馆、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美术馆、山东省科技馆,这里成为济南文化设施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槐荫大半新商场都布局在“一院四馆”附近;各商场也善打文化牌,与“一院四馆”深度联动。比如弘阳广场今年举办了赞萌露比快闪店、唐歌遥艺术装置展、万物皆可手帐节等6场市集、专题展,还联合济南市图书馆市民夜校推出“夜校+夜宵”优惠,携手市文化馆举办武林大会等。弘阳广场总经理贺玺介绍,各市集、专题展期间,客流量同比提升20%,销售额同比提升25%。
老商场也不掉队,借助模式创新、业态升级保持活力。印象济南泉世界丰富夜经济、文化节庆活动,今年暑期最高单日客流突破13万人次;宜家开起了瑞典风味餐厅,有效对冲家居市场的不景气;麦德龙则靠拓展团餐原料供应、强化独有竞品和自有品牌商品优势,今年1—9月销售额同比上升了10.6%。银座和谐广场今年启动了14年来规模最大的改造规划,将引入新中式茶饮、流量水吧、时尚生活馆等年轻业态;华联商厦集团主打精耕细作、提高“社区黏性”,今年在原有41项对客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再推出10项新服务,保持了稳健扩张态势。
从数据上看,槐荫商业对周边区域的“虹吸效应”已初现端倪。据槐荫区商务局统计,今年1—8月份,百联奥特莱斯、宜家、弘阳广场的济南市外客流分别占比15%、16%、8%。
汽车是槐荫零售业的“大头”,槐荫区的汽车年销售额占济南全市的接近一半。槐荫从2023年起连续3年推出区级车补,举办车展及“汽车宠粉节”等活动。无影山中路济南鲁鹰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市场经理李阳说,槐荫区现有100多家汽车销售企业,覆盖95%的汽车品牌,品牌全、好车多、补贴同等待遇,吸引了泰安、德州、聊城等周边城市的消费者,目前济南市外客户占比2成左右。
今年1—8月,济南市槐荫区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215.8亿元,居全市第2位,成为“消费强区”、济南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一极。
“槐荫商业植根于老商埠的百年商脉,得益于济南市‘西兴’战略。繁荣商业,落实了促消费部署,还促进了其他产业发展。”一直关注着槐荫区域经济发展的山东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教授董彦岭说。
目前,槐荫正在打造“433”现代产业体系,即以医养健康、集成电路、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专用装备4大产业为龙头引领,以汽车消费、文化旅游、商务会展3大产业为特色品牌,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低空经济3大产业为未来赛道。董彦岭认为,商业繁荣就是中间那个“3”,它好比一个关节枢纽,以产业发展、人口导入作支撑,又反过来提升了城市的烟火气、便利性、品质感,有利于进一步吸引人才、推动产业发展。在槐荫,“工商文旅”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