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链式思维推动“医、药、养、健、游”深度融合,德州医药及康养产业——全力冲刺300亿级产业集群
德州市康养中心健康管家在指导老人进行适老化训练
□本报记者滕璐 本报通讯员刘伟任
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康养服务四大领域协同发力,德州医药及康养产业正展现出强劲动能。通过建立“链长制”工作机制,统筹招商、人才、创新与产业培育,目前产业链已汇聚108家规上企业及机构,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0.26亿元。德州正以链式思维推动“医、药、养、健、游”深度融合,全力冲刺300亿级产业集群。
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9月22日,在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质检中心,质检员张娟正对咖啡酸片进行最后的检验。“每一粒药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药效关乎患者健康,半点不能马虎。”张娟说。
作为链主企业,德药制药率先转型。公司总经理潘秀芝介绍,过去产品线分散,难以做精。2012年,德药制药迁至新厂区后,聚焦心脑血管、抗肿瘤等前沿领域,果断确立“要么唯一,要么第一”的研发目标。咖啡酸片正是“唯一”理念的成果,解决了升血小板、升白细胞难以兼顾的临床难题。最初从植物提取成本极高,为突破瓶颈,公司联合中国药科大学,攻克化学合成技术,实现99.9%高纯度量产,成本大幅降低,惠及广大患者。目前,该药年销售额已突破5亿元。
拳头产品的背后,是日益壮大的产业集群。目前,德州拥有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企业200余家,规上企业28家。德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禹城市健康食品
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医养健康特色产业集群。我市企业生产的鱼油及制品、头孢米诺钠产能全球第一,咖啡酸片等8种产品产能全国领先。安颂和德的“人工陶瓷髋关节假体”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壁垒。
创新体系持续完善。德州联合60余家高校、企业、医院成立产业链“创新应用研究院”,并依托德州学院共建“未来药学产业学院”,打造集政策、科研、人才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全产业链拥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4个,培育山东省瞪羚企业1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百多安医疗器械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市卫健委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市医药及康养产业链办公室主任周春华表示,德州将重点支持高端医疗设备、医用材料、康复器械的研发与转化,补齐高端供给短板,布局前沿领域,实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跨域协作惠民生 品牌名院加速崛起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惠及民生的关键。德州通过“苦练内功”与“外引内培”双轮驱动,全力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9月12日,鲁冀边区域儿童医学发展联盟在德州成立。联盟由首都儿科研究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牵头,覆盖山东、河北两省60家医疗单位。联盟成员共享首都资源、协同提升能力、守护儿童健康。
此前,今年2月23日,市妇幼保健院与首都儿科研究所共建德州儿童医学中心。这次联盟的成立,是我市与首都儿科研究所合作不断深化的结果。“联盟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将推动优质资源下沉,让鲁冀边区域儿童享受到高水平诊疗服务,同时实现诊疗标准统一、检查结果互认、重症转诊畅通。”周春华说。
品牌名院建设成效显著。齐鲁医院德州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跻身全国综合三甲医院前列。引进的哈特瑞姆心血管病医院,实施了全市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正朝着培育区域心脏医疗中心目标迈进。
学科建设与人才引进同步推进。目前,全市拥有国家及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临床重点专科50余个,县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位居全省第一。通过实施“北接南融”战略,成立京德医疗健康事业促进委员会,达成“北京名中医工作站”等合作150余项,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2000余名。
业态融合拓新路 康养服务再升级
每天清晨,老人们在广场上集体练习八段锦。上午,声乐教室、舞蹈教室、棋牌室等场所里老人们笑语不断。午休后,老人们在健康管家指导下进行适老化训练。“在这里,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又温暖。”德州市康养中心的“居民”王素梅说。
“我们以‘全龄+健康+智能+服务’为核心,设置了健康管理、中医药、膳食服务和乐享生活等多个功能区,为全龄层人群提供持续性、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打造真正覆盖不同年龄段需求的康养空间。”德州市康养中心项目负责人韩冬繁说。
这样的场景,正是德州康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如今,德州11个县市区全部入选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106个乡镇获评省级医养结合示范乡镇;全市已建成医养结合机构85家,床位达到1.7万张;1005家医疗机构可提供居家上门服务。
康养与文旅融合亮点纷呈。齐河县依托黄河国际生态城,打造20多个大型文旅康养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县。夏津县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为核心,形成独特的桑产业链康养模式。此外,4家单位获批首批齐鲁康养打卡地。
未来,德州将持续增加康养服务供给,培育规模化、连锁化医养结合机构,推动“健康+养生+旅游”“健康+体育”等新业态发展,实现卫生健康与文旅体验有机融合,不断丰富产业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医药及康养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民生福祉。“我们将坚持招项目与育人才并举、强内功与借外力并重、自主研发与成果转化并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惠及全市人民的医药及康养产业体系。”周春华说,力争到“十五五”末,引进培育150家以上示范性强、带动力大的规上企业(医疗机构),产业链营收突破300亿元,努力把德州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医药及康养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