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寒露蜜桃”大量上市。在青岛市城阳区,当地打造了“诚载美好·桃醉其中”主题巴士,将乘车攻略、采摘地图张贴在车厢内,方便游客采摘观光。“寒露蜜桃”以个头大著称,单个有七八两重,小的也有五六两。果皮青,果肉白,肉质细,纤维少,汁多味甜。它因果实成熟期在寒露前后而得名,是山东晚熟桃的佳品。
谚语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节气是描述露水的,一个是白露,另一个是寒露。白露过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
寒露与白露的差别在于:白露时,白天是夏热,早晚是秋凉;寒露时,白天是秋凉,早晚是冬寒。虽然二者只相差一个月,体感却差了一个季节。谚语说:“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又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好风物孕育好风光。万亩梨园景区位于冠县县城东北方向的黄河故道,是展示梨文化的自然风景区。东汉时期,冠县鸭梨已名扬四方。盛唐时期,当地人为纪念鸭梨丰收,曾在此修建寺庙,因鸭梨成熟于寒露,取名为寒露寺,现在韩路村就由此演绎而来。优美的梨园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鲁西平原上一道特有的风景。
寒露临近中秋、重阳,此时如果晴天,标志性景色是“碧云天,黄叶地”;如果有风,则“云悠而风厉”;如果有雨,便是“寒露洗清秋”。春、秋是短暂的过渡季节,气温变化快,于是景物变化也快,随时有惊喜。
进入10月,济南红叶谷迎来了第25届红叶节,4000余亩黄栌林一天一个样。先是深绿、浅红、金黄、橙黄交织,再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最后“万叶飘丹”、落叶纷飞,尽显秋日浪漫。
寒露之后,农民还没歇息。收晒之后,又是新一轮播种。寒露节气是冬小麦播种的标准时间节点,冬小麦每年重复着寒露种、芒种收的循环。
(大众新闻记者 张九龙)
作品介绍:寒露秋意深,风摇枫落雁南奔。河边的草叶上,颗颗露珠晶莹剔透,似珍珠般沾满草茎,在晨光里闪烁着清冷的光。秋风乍起,吹得枫树沙沙作响,火红的枫叶如蝶群般纷飞飘落,将地面染成一片绚烂的红。此时,一队大雁正迎着太阳的方向振翅南飞,它们排成整齐的阵形,一路鸣叫着向温暖的南方奔去,为这清冷的深秋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也诠释着季节交替中生命的迁徙与律动。
作者:张长俊,山东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德州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大众新闻记者 张依盟)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里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标志着深秋的到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民间也有谚语:露水先白而后寒。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较白露时节,气温更低,清晨之时露气寒冷,花草树木上的露珠凝结为白茫茫的冰霜,透着深秋的寒气。
十月金秋,济南红叶谷五彩斑斓的秋日景观全面铺开。4000余亩黄栌林正处于初秋的渐变阶段,深绿的叶片边缘被浅红晕染,金黄与橙黄在叶脉间交织层层叠叠的彩叶,如同不慎打翻的调色盘,将山谷装扮得绚丽夺目。雨后的山谷更显清新,云雾缠绕在枝桠间比晴日多了几分诗意。绚秋湖更是将这份色彩揉碎了铺在水面,岸边的彩叶倒映湖中,交织成流动的画卷。
(大众新闻记者 唐晓宁)
秋风一起,山东人的“吃蟹季”就正式开张。在寒露这个节气,东营黄河口的大闸蟹成了餐桌与话题的主角。黄河入海处独特的淡咸水环境,造就了壳薄膏肥、肉质鲜甜的“黄河口味道”,也让这里的大闸蟹从地方特产走向了区域品牌。
在山东民间,寒露向来与“登高赏菊、吃蟹防秋燥”连在一起——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寒露时节正是母蟹膏肥的好时候,老百姓会约上亲友喝碗热茶,配上清蒸蟹,既应景又暖胃。
产业端,东营已把“吃蟹”变成了实打实的经济事儿。近年东营围绕黄河口大闸蟹推进精养示范,精养面积稳定在约7万亩,年产量在数千吨级,产值已突破十亿元规模,形成了从养殖、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垦利区更被视为产业核心带动区。地方政府的推介与企业认证也在提高品牌溢价与市场认知度。
山东家常又上桌率极高的做法是经典清蒸大闸蟹。首先把蟹子刷洗干净、剪去须足,肚面朝上捆好;姜片、料酒少许,上锅水开后把蟹肚朝上入蒸笼,大火蒸8–12分钟,蘸料是米醋+姜末,这样能最大限度保留蟹肉和蟹黄的鲜香。
从江河滩涂的“野货”到如今数万亩的精养基地,黄河口大闸蟹不仅填满了山东人的秋日餐桌,也正在成为推动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的一张名片。这个寒露,不妨约上三五好友,来一顿热腾腾的黄河口大闸蟹,顺便尝一尝山东的风土与秋天的味道。
(大众新闻记者 王鹤颖)
时至寒露,岁在深秋,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露气寒冷,万物渐萧,天气由凉转寒,昼夜温差增大。
养生应遵循“防燥、保暖、润肺”三大原则。秋季归肺经,寒露养生重润肺。宜食甘润之品,可食用雪梨、银耳、百合、芝麻等食材,用杏仁、蜂蜜、南瓜等炖制羹汤,喝一些由桂花、枸杞、菊花等泡制的花草茶,可生津润燥。
寒露时节讲究“早卧早起,避寒就温”。每天保证7-8小时充足睡眠,注意足部和腰部保暖。此时寒气渐生,应穿着保暖透气的衣物,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俗话说“寒露脚不露”。
中医认为肺主宣发,肺润则气顺。寒露时节,可通过散步、太极、深呼吸等运动锻炼肺功能,保持心情舒畅。还可食用具有润肺生津作用的莲子、山药等食材,有效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咽燥。
秋高寒露至,旭日犹融融。寒露轻降,愿您安康无恙,温暖常伴,幸福绵长。
一句话概括:寒露至,秋意浓,凉燥渐起。宜润肺防燥、保暖胃足,早睡早起避寒邪,饮食宜温润,可食芝麻、山药、梨子以养阴津,顺应自然敛精气,为冬季做好准备。
(大众新闻记者 周欣怡 实习生 逄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