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白事“一碗菜” 节省两万块

“大伙儿都忙活一上午了,来吃碗菜先歇会儿吧。”5月9日中午,一场葬礼上,肥城市安驾庄镇张家埠村党支部书记张敬正忙着招呼客人。

“早些年村里办丧事,主家都讲究个场面,每桌的菜肴数量在11到15个不等,每桌的开销至少500元,这样算来整场丧事的花费少说也得两三万元。”张敬说道。

作为村里的长者,今年77岁的张庆涛说,多年前,有的村民为了面子风光大办丧事,有的家庭为此背上经济债和人情账。逝者葬礼变成生者负担,陈规陋习成为紧箍农村群众的一道难题。

从十人一桌的“大席”,到一人一碗的烩菜。从东借西凑办丧事,到厚养薄葬待老人,小小的“一碗菜”,成为当地破除殡俗陋习的“利器”。

“现在,我们村办理白事都是一人一碗菜,菜品很简单,一般是普通的肉和菜炖一炖,一碗10多元,馒头随便吃,提倡不用烟酒。”张敬说。

在当地,像这样丧事简办的村庄还有很多。“我们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帮忙为村民操办红白喜事,既省事又省钱。”冯家楼村党支部书记李会介绍,“一碗菜”已成为当地人的习惯和共识。

然而,“一碗菜”推行之初也遇到了一些波折。当时,村民们怕亲朋好友说小气,落个不孝的名声。也有部分村民,无法一下子接受这项改革,李会便带领村“两委”走街串巷挨家劝说,做了不少努力。

正是在那一年,村里的老党员冯成田的老伴去世,他带头为老伴举行“薄葬”,一共花费不到万元。冯成田用行动说服了许多村民。从那以后,村里的丧事都是以此为样本,一人一碗菜简约办理,为村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

针对丧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安驾庄镇组织多个调研组,先后赴全镇70余个村庄走访群众,先后制定十条“硬核”标准,形成工作意见,详细规定丧葬用餐标准。

现在,“丧事一碗菜”在安驾庄镇71个行政村已实现全覆盖、常态化,丧事操办流程全部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安驾庄镇是肥城市面积最大的乡镇,有71个行政村、8.9万人。据安驾庄镇民政部门统计,丧事就餐“一碗菜”的做法,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约300万元。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