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长宜放眼量

□ 本报评论员 刘帅

一个地区的发展,有风有雨是常态。而风急雨骤时立得定,方见脚跟。

审视今天的山东,当全球产业链版图加快重塑,当产业变革浪潮奔涌,齐鲁大地上却见这般景象:

四款“隐形冠军”产品从豪迈科技车间走向全世界,夺得全球市占率魁首;碳纤维走出光威复材实验室,塑强了“大国重器”的筋骨……

一家家山东民企在市场风雨洗礼中,凭着一种坚守主业、做强实业的定力,一份从容不迫、积极应对的静气,在喧嚣中走出自己的节奏。

观齐鲁民企气象,既有万钧雷霆之势,又见润物无声之功。从黄河三角洲到胶东半岛,1400多万户民营经营主体,撑起山东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逾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在“一尺宽”掘“万米深”,雕刻“中国制造”的精度。

当东方空间研发的运载火箭刷新全球运力最大固体火箭纪录,当威高“妙手”手术机器人打破国外长达20多年垄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突围,更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产业定力。

保持静气定力,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不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视而不见,更不是忽视发展中的问题。

当前,我省民营经济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受市场环境和产业变革影响,一些传统产业领域民企发展遇到困难;美西方持续遏制打压、高筑市场壁垒,一些科技型、外向型民企在关键产品进出口“两端承压”;还有一些杂音噪音,干扰着民企正常发展,等等。

正如你我所见,当某些领域受市场周期影响,当新兴产业备受追捧,考验的正是“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定力与智慧。今天的山东,有企业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恒心,深耕一棵小海藻,打破多项国外技术垄断;有企业在协作机器人赛道默默蓄力,最终拿下这一赛道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出货量。这充分印证了:在产业更迭过程中,坚守主航道者终能拨云见日;真正的产业定力,不是固守陈规的执拗,而是“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

风物长宜放眼量,终究是战略定力的投射。事实表明,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既有共性问题,又有个性问题,总体上是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

这或许正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好答案:立足资源禀赋,把根基扎进产业的厚土,让创新攀上科技的青云,以静水流深的定力,搏击云谲波诡的变局。如此,方能于风雨声中,听见花开的声音。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