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非遗传承人杜延春结缘脸谱

原标题:齐河县非遗传承人杜延春结缘脸谱—— 一笔一画绘出百态人物

杜延春(左)教爱好者画脸谱

作品欣赏

□文/图本报记者钟伟 本报通讯员张欣欣

从初识脸谱的年轻憧憬,到剧团岁月的技艺磨砺,再到退休后的艺术传承,作为齐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脸谱传承人,68岁的杜延春每天都在桌前绘制脸谱。“脸谱,成于脸,也绘于纸;先追溯,而后再创作;有范式,亦有创新。希望能让更多人熟知这项非遗技艺。”他说。

15岁时,因身形与眉眼符合现代京剧人物要求,杜延春被选入齐河县京剧团。当时,他还是个对戏曲世界充满好奇的少年,京剧的旋律和角色让他初次感受到了艺术的震撼。然而,真正触动他心灵的,却是那些色彩斑斓、图案繁复的京剧脸谱。

“我记得第一次看到老师画脸谱,那些色彩、线条,简直像魔法一样吸引着我。”杜延春回忆,“我就在想,如果我也能画出这么美的脸谱,那该多好啊。”

戏剧演员在勾脸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人物脸上该上什么色,都有一定的套路,行话叫谱式,这就是脸谱。不同的色彩能够显示出不同人物性格特征,红色表示忠勇,如关公;黑色表示粗直,如张飞。因为演员脸形不一样,所以画法有所差别。

每当老师给上台的演员画脸谱时,杜延春就在旁边默默观察、学习。在齐河县京剧团学习了3年,他才有机会上台表演,但因角色太小不需要画脸谱。又过了几年他才演有脸谱的人物角色,开始需要别人帮着画,后来尝试自己画,从最初的歪歪扭扭到后来的有模有样,杜延春在脸谱绘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06年,齐河县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事业,并在各个单位挖掘艺术人才。杜延春被选拔进入县文化馆戏剧部工作。

在这里,他见到了各种各样的艺术达人,有擅长书法与篆刻的,还有能唱会演的……几乎人人都有绝活儿,杜延春如同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知识。在学习绘画时,他突发奇想,能不能把自己喜欢的脸谱也画到纸上呢?想到就干,他试着将脸谱画到纸上,却发现之前脸谱可以直接画在脸上,现在需要在纸上先勾勒出人脸的大体轮廓再画脸谱。因为没有他人的教导,杜延春就摸索着画,买了相关书籍,一点一点对照着学。除了画在纸上,他还尝试画在扇子上、面具上……这不仅让脸谱作品得以永久保存,更让他收获了众人的赞赏和认可。

如今,杜延春已经退休了,但是他没有闲下来,反而更忙碌了——应邀成为“五老”志愿者,成为齐河县关工委关爱艺术团副团长。除了传授技艺给艺术爱好者外,还利用寒暑假,在公益课堂上为孩子们普及京剧脸谱知识。“希望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让脸谱艺术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杜延春表示。

为了更好地传承脸谱艺术,他计划制作脸谱模具,让孩子们在模具上绘画,既能满足他们的创作欲望,又能保证画面的整洁和美观。同时,还计划将脸谱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脸谱艺术。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