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社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张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将“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等作为全方位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向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遵循。山东作为老年人口大省,60岁以上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比例达68%,数字技术与老年教育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以数字技术赋能社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战略举措。

全会强调“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意味着不能让任何群体在数字化浪潮中掉队。社区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最后一公里”,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础工程,更是落实全会精神的重要载体。社区老年教育凭借贴近基层、服务灵活的优势,天然承担“智慧助老”使命,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教育服务延伸至城乡基层,正是落实“全民共享数字成果”要求的具体实践。全会提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银发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增长点,数字赋能的社区老年教育与之存在天然协同性。一方面,数字技能培训能激活老年消费潜力,带动智能终端、在线服务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教育-赋能-参与”链条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山东“齐鲁银龄智库”通过数字平台链接老年人才与社会需求,实现“老有所为”与产业发展双赢。

山东一直高度重视社区老年教育工作,在数字赋能社区老年教育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数字平台体系成型,服务覆盖面日渐扩大。依托山东开放大学打造“山东终身学习在线”“山东老年学习在线”等平台,形成网站、App、公众号、小程序“四位一体”服务格局,截至2024年底总访问量达3637万次。济南“泉城e学”、青岛“智慧乐龄助教团”等基层实践蓬勃开展,帮助掌握扫码支付、在线挂号等实用技能。数字平台建设正实现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化推进”的转变。

数字资源供给丰富,适配性提升。山东聚焦需求优化数字课程体系,“山东终身学习在线”已上传资源2.8万个,山东省教育厅遴选认定3000余门社区老年教育优秀课程,涵盖文化艺术、健康养生、数字技能等领域,其中不少实用课程广受好评。

教学模式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山东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截至2024年底,山东省共有老年大学(学校、学堂)5881所,其中乡镇(街道)老年学校938所,村(社区)老年学堂4779所,山东老年大学立体化远程教育平台“线下授课+线上回放”兼顾指导与复习需求。部分社区引入VR/AR设备,将农业技术、健康知识转化为具象化体验,缓解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问题。

数字服务下沉,城乡协同见效。针对城乡不均衡问题,山东以数字技术推动资源下沉。通过5G基站全覆盖和智能终端普及,将城市优质课程输送至农村,沂蒙山区果农通过数字平台学习直播带货技术,实现“数字助农”与老年教育结合。莒县探索“书院+数字教育”模式,岳家村社区文化书院开设“银龄讲堂”,让农村老年人足不出村参与学习。

在肯定数字赋能社区老年教育取得一系列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仍存在诸多堵点与挑战:

平台适老化不足。现有平台界面复杂、操作繁琐,不少老年学员难以独立完成线上报名选课;部分地市平台与省级平台内容重复,造成资源浪费和使用不便。

资源供需错配。传统文化类课程偏多,而智能技术、隔代教育等急需课程较少,农村地区尤其缺乏农业技术和电商类课程。资源开发存在“重城市轻农村”倾向。

师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弱。多数专兼职教师未接受过系统数字技术培训,缺乏线上教学能力;文体类教师占比过高,数字技术专业教师匮乏,农村教学点多依赖志愿者。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教师积极性。

保障机制不完善。人均经费不足,数字化投入占比低,与先进省份差距明显。缺乏专门实施细则和标准,考核偏重量化指标,对资源利用率、满意度等关注不够。

破解数字赋能社区老年教育难题需从以下方面进行路径创新:

构建适老化平台,筑牢服务底座。整合“山东终身学习在线”“山东老年学习在线”打造“一站式”山东全民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统一数据标准实现资源共享,优化适老化设计,增加语音导航、字体放大等功能。实施乡村数字教育提质工程,设立数字助老服务点。

打造精准化资源,提升供给效能。建立省级资源库,通过大数据构建社区老年学习需求图谱,重点增加数字技能、生活服务、特色赋能三类课程。推动课程“适老化+数字化”改造,用多媒体形式呈现,利用VR/AR打造沉浸式资源。

培育专业化师资,强化教学能力。实施数字师资扩容计划,建立省级师资库,开展“能者为师”行动补充数字技能师资,组建“银龄志愿者”队伍。建立分级培训体系,与高校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行“名师带徒”机制。将数字教学纳入考核,设立创新奖,实行师资动态管理。

健全长效保障,夯实发展基础。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开展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教育厅等15部门《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省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要求,完善社区老年教育体制机制,出台平台、资源、师资等地方标准,构建以使用率、适配度、满意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并公开结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数字赋能社区老年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应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平台、资源、师资、均衡等关键环节,将数字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通过持续推进数字赋能社区老年教育,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注入活力。

(作者单位:山东开放大学)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