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10月21日,2025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德州)大会成功召开,大会以“芯”为媒、以“智”会友,是德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举措,必将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集成电路产业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皇冠”,人工智能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德州市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起势发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加快推进。
但也要看到,我市仍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阶段,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站在“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能否抓住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机遇,推动产业向新质生产力加速跃迁,对于我市加快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强市具有重要意义。
抢占新赛道、擘画“芯”蓝图,企业是主体,核心引擎是创新。德州得以建设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离不开有研、先导、英望、威讯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落地,我市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上的长足发展,同样离不开华鲁恒升、索通发展等企业在“智能工厂”方面的不懈探索。
聚焦新赛道持续发力,必须更加主动靠前做好优质服务,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更大力度支持集成电路相关企业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企业拥抱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特别是集成电路方面,要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推进“以商招商”“以链招商”,按照全周期、全要素理念推动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培育链主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广大企业家要把准市场风向,努力在投产达效上下功夫,舍得把真金白银花在人才引进、技术研发、成果运用上,突破一批“卡脖子”问题,锻造一批“撒手锏”技术,推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努力向价值链更高端攀升。
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市场机制调节、微观主体不断创新,“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更加迸发。点亮“芯”火种,铸就“芯”引擎,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及时出台、调整优化政策举措,更加有效地提供要素保障,竭尽所能支持企业加快发展。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打造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为企服务生态,政企同心奋力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德州市正在编制“十五五”规划,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都是规划中的战略重点。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定力、把准方向,坚持以新质生产力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朝着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德州经济航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