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解决问题,精准服务企业需求

原标题:真解决问题,精准服务企业需求——全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暨产业链工作推进会议系列评论之三

本报评论员

全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暨产业链工作推进会议上,与会领导与民营企业家深入交流,认真分析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提出要在促进民间投资、助企纾困解难、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下真功夫。

当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民营经济作为德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活力与信心关乎发展全局。各级各部门要旗帜鲜明倡导“真解决问题”,把民营企业家当作亲人对待,真心实意帮助企业破解发展中的“真困”“真难”“真忧”。

“真解决问题”,首在态度之真,要彻底摒弃“官老爷”思维,树立“服务员”意识。企业反映,有的行业管理“名准实禁”、行政审批“名备实审”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出现这些情况,根源在于思想观念的偏差,未能将企业与党委政府置于发展共同体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帮助企业就是稳就业、促创新、激活力。只有真正转变思想观念,才能坚定“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才能与广大企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形成“一条心”“一股劲”“一起干”的良好态势。

“真解决问题”,重在能力之实,要精准把脉企业痛点,对症开出“药方”。民营企业面临的难题多元复杂,若仅仅满足于“蜻蜓点水”式调研、“一刀切”式政策,无异于隔靴搔痒。会议提出建立常态化帮扶联系企业机制,清单式、滚动式、闭环式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就是要求各级各部门沉下心、俯下身,深入车间一线听真话、察实情,将企业的“问题清单”转化为部门的“任务清单”。要系统梳理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提升专业素养,认真复盘研究,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精准施治加以解决,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真解决问题”,贵在机制之长,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成长的沃土。近年来,我市各级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为民营企业办事提供了很大便利。同时也要看到,“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必须以更大力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要推动政策集成创新,实现“直达快享”“免审即享”,让各类经营主体有更多获得感。要着力破除“玻璃门”“弹簧门”等市场准入壁垒,确保各类经营主体都能得到公平对待。要深入实施“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畅通企业诉求直达快办渠道,让“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成为常态。

政企同心同向,方能行稳致远。党委政府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民营经济的创新源泉才会充分涌流、创造活力才会充分迸发,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贡献更多力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