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忠
大力弘扬“短、实、新”优良文风,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进文风的重要要求,也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的题中之义。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文风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八股式不良文风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0年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讲话中明确提出,写文章要反对长、空、假,提倡短、实、新。这些论述为我们克服不良文风、倡导优良文风提供了根本遵循。
删繁就简三秋树 在求“短”上下功夫
“短”就是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古人讲的“文约而事丰”“删繁就简三秋树”,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明确倡导写短文。毛泽东同志指出,有些报告写得太长,结果无人看,或者看一半就丢下了。他在1948年《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中也指出,报告文字每次1000字左右为限,除特殊情况外,至多不要超过2000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其《之江新语》一书收集的200多篇文章,几乎都在500字以内。
当然,不是说长文章一概不好。《庄子》有这么一句话: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思是:野鸭的腿虽然短,但要给它续上一段,也会使其痛苦;鹤的腿虽然长,但若截掉一段,也会使它悲痛。所谓求短,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宜短则短,只要不影响表情达意越短越好。
如何把文章写“短”?第一,在思想认识上,改变写短文就是不重视、没水平的错误观点。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也是著名的演说家,曾回答过一个关于演讲的问题。问:“准备10分钟的演说需要多少时间?”答:“两个礼拜。”问:“1小时的演说呢?”答:“一个礼拜。”又问:“2小时的演说呢?”答:“不用准备。”这说明,短文章更见功力、更显水平。写文章由短入长易,由长入短难。写出“文约而事丰”的短文章是最高境界。第二,在工作把握上,解决重点不清、主次不分的问题。分不清工作重点主次,怕漏事、大而全,文稿难免会越写越长。作家秦牧说过:写文章要紧紧抓住中心,不要枝蔓横生,不要乱跑“野马”。就是强调突出工作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写材料首先要研究工作,根据工作主次程度,该详写的详写、该简略的简略、该省略的省略,做到详略得当。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就是详略得当的典范。文中对党八股前六条罪状都做了详细阐释,特别是第五条“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用了1000多字。但第七条“流毒全党、妨害革命”和第八条“传播出去、祸国殃民”,只是点了个题目,原因是“这两条意义自明、无须多说”。第三,在写作技巧上,力求化“繁”为“简”、去“虚”留“实”。语言不简洁直接导致文稿难简短。要在精炼语言上多下功夫,能用三言两语说明白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要多讲干货,尽量避免一些“穿靴戴帽”的套话、“高谈阔论”的虚话。《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要求,文件应当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着重提出贯彻落实的政策措施,一般不必阐述形势背景、重要意义、主要原则等内容。这需要我们认真理解把握。
文章不写一句空 在求“实”上下功夫
“实”就是写文章要实事求是,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分析问题客观、全面,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实的文风是实事求是思想在文稿写作中的具体体现。
毛泽东同志给党八股列的第一条罪状就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提倡写文章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倡,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也讲过,“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可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如何把文章写“实”?第一,内容上要真实。文稿中成绩、问题、数据、案例等均要真实可靠,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中办、国办专门印发《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查工作规定》,从严整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问题。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将统计造假、汇报造假等作为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已失去生存土壤。把文章写实要特别注重问题导向,只有把工作“病灶”找准,措施才能“对症下药”。第二,工作上要务实。形势分析、目标任务、工作措施都要紧扣本地实际,少提脱离实际的高目标、少喊不切实际的空口号、少讲大而化之的虚措施。制定目标要力求“跳一跳摘桃子”。目标过高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容易让人“躺平”,不利于工作。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历史教训极为深刻。第三,语言上要平实。力求客观中肯,不过分修饰、不夸大其辞、不自吹自擂,恰如其分表述事物真实情况,慎用极大、非常、十分、高度等“过满”的词汇。每一句话都点在“事”上,力戒“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
领异标新二月花 在求“新”上下功夫
“新”就是写文章要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有变化、有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喜闻乐见。这非常考验作者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及文字驾驭能力。
俗话说,好话重三遍,鸡狗不待见。写文章要常写常新,不能老生常谈。清代学者李渔说过,同一话也,以尖新出之,则令人眉扬目展,有如闻所未闻;以老实出之,则令人意懒心灰,有如听所不必听。意思是:一篇文稿尽说些老话、套话,毫无新意可言,就引不起听众兴趣。毛泽东同志给党八股列的第四条罪状就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邓小平同志坚持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说的都是自己的新话。
文章之“新”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包括新理念、新观点,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新任务,新角度、新结构等。一篇文稿,这些要素不一定全部体现,但要“东方不亮西方亮”,不能“年年岁岁文相似”,一点新意也没有。在内容不好创新的情况上,可以在观点提炼、结构安排等方面创新。
如何把文章写“新”?第一,从上级精神中吸收。深刻把握中央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以及上级新政策、新任务、新要求。特别对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要及时学习领会,在起草文稿时加以吸收。第二,从领导思想中捕捉。时刻关注、捕捉、把握、领会领导意图,注重从领导即席讲话、批示、调研及修改的文稿中发现思想火花,及时记录、归纳分析,融入文稿写作。第三,从外地经验中借鉴。对外地好经验好做法,包括一些优秀文稿,一经发现随时留存,起草讲话时“以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第四,从基层实践中挖掘。毛泽东同志曾要求《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同志,一定经常到地方上去,呼吸新鲜空气,了解下面实际情况。这启示我们,写好材料就要注重调查研究,多深入基层一线“摸活鱼”“捉活虾”,掌握第一手新鲜资料。
作者单位:市委政研室(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