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爱珍
7月25日至30日,由德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榜样基层巡讲活动拉开帷幕。市级榜样周宪波、陈绪勇、卞金钟、李明等分别为不同领域、群体党员干部授课。历时5个月、112场巡讲将陆续展开,更多人将走进榜样课堂,感悟榜样力量。那么,向榜样学习,我们到底该学什么?怎么做才能成为榜样?
学习他们坚守责任,把平凡工作做到极致。基层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是最大的担当。辅警周宪波手机里存着4800多个居民电话,设了20多个闹钟提醒自己“谁家老人该探望了”“谁家矛盾该调解了”,调解“半夜鸡叫”纠纷时,连续蹲守一周找到问题根源。他的较真、执着,不是钻牛角尖,而是对责任的坚守。很多人或许做不到他那样事无巨细,但可以学他不敷衍、不推诿的态度,把群众的“小事”当自己的“大事”来办。无论是社区工作还是专业技术,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
学习他们勇于突破,在困境中闯出新路。宁津县柴胡店镇王世英村党支部书记陈绪勇带领村民养殖泥鳅时,不惧失败、大胆创新,自主研发“水花放养模式”,最终让一个普通村庄变成全国技术标杆。警官李明面对传统警务工作的局限,不墨守成规,而是开创性地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实战,大大提升了警务效率。创新、突破不是科学家的专利,普通岗位也能有“金点子”。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行业、什么岗位,我们都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另辟蹊径”的智慧,只要肯动脑子,敢想敢干,就能找到新突破。
学习他们心系群众,用真情温暖人心。卞金钟是德城区胜利社区的“兵支书”,他退役不褪色,成立“老兵调解室”,调解纠纷。他常说:“在社区工作,你得把居民当家人。”一句“家人”道出他的为民真情。卞金钟的“共情力”,让他走进了群众心里。基层治理最可贵的就是这种“将心比心”的态度。干工作不能只讲程序、讲规矩,更要讲感情、讲温度。只有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少点儿“官腔”,多点儿“家常话”,少点儿“流程”,多点儿“马上办”,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可以说,这些榜样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豪言壮语的承诺,有的只是脚踏实地的付出。他们让人们真正体会到,伟大源于平凡,榜样就在身边。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多一分坚守、多一分创新、多一分真情,就能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进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