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数据围墙”广开发展门路

邓静

近日,《德州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印发,以制度创新为引领,对进一步推进公共数据开放作出系统部署。德州既有“全国开放数林指数三连冠”的标杆优势,也面临开放深度不足、领域不广、数据活力待激发的挑战。面对数字浪潮奔涌的新形势,如何让数据开放更有效地转化为发展动能?德州以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修订为契机,拆“围墙”、提质量、促应用,有效释放数据活力。

拆“围墙”广开共享门路。当下数据开放的突出矛盾在于:社会对多维度、高质量数据的需求激增,而实际开放范围仍受限。许多关键领域如能源消耗、社区治理、产业链运行等数据仍被“锁在深闺”。我市新规以“应开尽开”为原则,以需求为导向,直击开放领域不广的短板。不仅将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高频需求数据列为优先开放项,更将业务主体扩展至供水、供电、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开放触角延伸至城市治理、产业升级等深层领域,真正构建“全域开放”新生态。这如同拆除无形的“数据围墙”,让沉睡的公共资源汇入发展洪流。德州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成为社会获取要素的“统一门户”。开放范围的深度突破,将为产业生态培育提供丰沃土壤,为企业创新创造筑起看得见的基石。

动态管理提质量。数据质量是生命线,如果数据陈旧失真,再广阔的开放也是“无源之水”。德州创新建立数

据质量动态管理机制,压实开放主体的更新与校验责任。明确要求:除归档数据外,开放数据更新周期严控一年内,这为数据的“保鲜度”立下硬杠杠。鲜活数据如同源头活水,可大大提升开发利用的可靠性、生活应用的便利性。比如实时交通数据为市民出行提供精准导航,企业也可据此优化物流路线;民生档案及时更新则让惠民政策精准滴灌等。

数据开放的终极价值在于能否真正“用”出实效、惠及各方。当前宝贵的公共数据与应用场景之间,仍横亘着一条“转化鸿沟”。德州以务实之策疏通堵点:一手“放活水”,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开发便民应用,支持企业借开放数据优化服务、孵化新产品,激发市场原生创造力;一手“架桥梁”,创新设立公益性数据开放专区,为科研机构、公益组织铺设“绿色通道”,直抵数据价值核心。更辅以数据创新大赛、场景孵化器等机制,让数据的种子在需求的沃土上破土而出、拔节生长。融通是激活数据价值的密钥。推动“数据+”与千行百业筋骨相融,让开放成果穿透政策文本,流淌进市井烟火——如此,数据源头活水方能奔涌千条发展路。

开放数据,说到底是为了惠民利企。将公共数据开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做好扩大开放、提升质量、促进应用三篇文章,数据便会如源头活水,滋养万千创新主体、润泽百姓美好生活。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