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系列评论⑤

原标题:

壮大经营主体 激发经济活力

——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系列评论⑤

德州日报评论员

从街角的烘焙工坊到买卖全球的电商平台,一个个经营主体是稳就业、促消费、惠民生的关键支撑。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现场推进会议强调“狠抓全民创业”,并作出一系列有利于培育壮大多元化经营主体的部署,正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狠抓全民创业,不仅需要帮助经营主体降低创业门槛,更要“扶上马、送一程”,真正把经营主体的整体规模做大。去年,我市提出“争取经营主体突破100万”的发展目标,开始为不同经营主体、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针对性的培育帮扶。同时,大到国家级、省级园区,小到闲置厂房和楼宇,都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场所。但对比发达地区和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我们仍存在创业平台供给不足、要素配置适配性不强等短板。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必须在优化资源调配机制、创新要素供给模式、政策精准直达等方面出台更有针对性的办法。比如,通过微企创业孵化行动等载体盘活闲置资源,破除“找场地难”的创业门槛;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构建线上云平台、线下服务圈,真正把党委、政府出台的利好政策落到实处,为创业者提供更广阔平台、更丰富资源。

狠抓全民创业,要“舞龙头带龙身”,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带动相关产业链式整合、集聚发展。对我市来说,集中资源培育双“50强”是做强骨干企业的当务之急,市县两级都要梳理出培育清单,一对一精准扶持。在“双碳”战略与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浪潮中,做强骨干企业必须紧紧依靠数字与绿色双轮驱动。据专家分析,工业数字化至少可提高5%的效能,绿色工厂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中的不停工,表明环保与生产可以兼顾。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拐点,德州唯有以更大魄力实施技改攻坚,更大力度招引优质项目,真正让智能生产线替换传统流水线,让数字孪生技术重构制造流程,才能带动地方形成独特产业小气候,进而推动产业升级。

狠抓全民创业,做优环境是根本保障。当前,市场主体正面临需求收缩与转型升级的双重考验。破解发展难题,需要构建政策支持的“及时雨”与制度创新的“硬支撑”。要以集成改革思维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要聚焦企业发展全周期,认真落实经营主体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27条措施政策,为企业提供从初创到壮大的全方位支持。要重视人才成长全维度,打造有利于人才集聚、成长和创新的优良环境,为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春播一粒种、秋收万石粮。当百万经营主体在德州大地上拔节生长,必将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书写新时代活力德州的精彩篇章。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