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赛事流量为经济增量

仉志双

体育赛事是培育新型消费、赋能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全省提振消费工作大会明确提出,聚力实施新型消费跃升工程,加快发展首发经济,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加快发展赛事经济,高度重视发展直播电商,促进“人工智能+消费”,点燃经济增长新引擎。德州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四通八达,在此背景下,发展赛事经济成为挖掘消费潜能、焕发城市活力的顺势之举。我们应聚焦特色体育名城建设,全力培育和释放赛事经济在促进消费方面的潜力,实现体育赛事流量向大众消费增量的高效转化。

牢牢把握赛事供给这个“流量密码”。

赛事供给是吸引观众、积聚流量的核心要素。要以群众喜爱、广泛参与为导向谋划和举办赛事,用丰富多样的赛程充实群众的休闲时光,从而提升德州赛事的关注度与影响力。一方面,要坚持引进高水平赛事。加强与国家级、省级体育协会的深度合作,积极引进职业体育赛事,全力办好2025年台克球世界系列赛、国际板式网球联合会银牌公开赛等高级别赛事,力争每年都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省级重点赛事在德州举办,为后续消费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坚持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深入实施自主品牌赛事突破行动,以德州运河马拉松、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等特色赛事为着力点,创新宣传推广方式,增强赛事吸引力与影响力。同时,积极推进“一县一品”特色赛事培育行动,鼓励各县市区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赛事。比如,支持乐陵依托自行车友好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自行车赛事;宁津围绕健身器材产业,举办健身健美赛事。力争每个县市区培育1至2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品牌赛事,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体系。此外,坚持多办群众性赛事。围绕打造“运动365”全民健身品牌,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市体育总会和市级体育协会、俱乐部作用,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冬季运动会等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同时,坚持发展青少年赛事。要完善市、县、校三级体育联赛体系,丰富联赛项目,扩大参与规模,引导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培养其终身运动习惯,为体育事业发展储备人才,同时也为赛事经济注入持续动力。

牢牢把握多元消费这套“吸粉秘诀”。

以赛事活动为牵引,最大限度放大“赛事+”效应,创新和培育更多元的消费爆点,吸引更多体育迷关注德州、走进德州,促进消费增长。写好“赛事+文旅”融合文章。在重大赛事活动中,同步策划文旅推介、民俗展演、文创产品展销等活动,营造沉浸式消费新场景。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以德城运河古街、乐陵千年枣林及影视城、齐河欧乐堡、宁津杂技蟋蟀谷、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等为重点,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通过“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模式,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实现体育赛事与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写好“赛事+商业”融合文章。组织开展体育消费季、消费月、消费周系列活动,推动体育赛事进街区、进商圈。在大型赛事活动期间,配套举办体育市集、商品展销会、美食节等促消费活动,促进体育消费提档升级,带动相关商业业态繁荣发展。写好“赛事+制造业”融合文章。推动健身器材、体育器械等制造业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积极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充分发挥体育制造业优势,引导有影响力的企业承办或冠名赛事活动,带动体育相关用品、体育服务业发展,形成产业联动发展格局,提升体育产业附加值,促进消费升级。

牢牢把握要素支撑这本“涨粉秘籍”。

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深度植入体育基因,全方位融入体育元素。在谋划城市总体规划时,将体育场馆、体育公园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统筹考量,确保群众健身有适宜场所,让“街头篮球”“街头足球”等群众性体育活动随处可见,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健身、追求健康生活的浓厚体育氛围,为赛事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发展,通过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资源,增加体育消费场所,丰富体育消费供给。同时,盘活用好现有体育设施,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在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的同时,提高设施的自我运营能力与经济效益。大力引进和培育高水平赛事公司和专业化运营团队,提升大型赛事的举办能力与水平。通过专业团队的运作,优化赛事组织、宣传推广、服务保障等各个环节,提升赛事品质与吸引力。积极备战山东省第26届运动会,培养一批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为赛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确保赛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市政府办公室)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