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昭
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山东将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研学游、非遗游、民俗游、文博游,打造一批休闲度假、旅游演艺、邮轮旅游、户外运动等优质产品,推出一批温泉旅游、冰雪运动等示范项目。这对于加快培育文旅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也是文旅产业发展强省,在文旅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山东展现出强劲的文旅发展动力。2024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文旅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7%左右,文旅产业支柱作用持续彰显。
找准切口,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游,让文旅融合发展更有流量。旅游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是流量经济。谁能最大程度地展现自己的特色,谁就能引来游客,带动消费。从淄博的“烧烤味道”到哈尔滨的“冰雪世界”,再到天水的“热辣滚烫”,吸引人们不远千里奔赴的,不只是美食、美景,更是一座城市可触可感的烟火气、人情味。淄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从“流量”到“留客”,淄博凭借硬实力解锁了“网红城市”的密码。近年来,山东注重政策引导与规划布局,创新旅游产品与业态,提升基础设施与服务质量,打造重点项目与特色区域,并通过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塑造品牌形象,文旅产业的发展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如今,文旅热门地不再局限于传统旅游城市,而是逐渐向外扩展,渗透到更多非传统旅游目的地,这也对各旅游景区及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各方需以创新思维应对挑战,找准切入点、突破口,通过政策引导、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合作联动等手段,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激活非传统旅游目的地的潜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服务,打造宾至如归的品质游,让文旅融合发展更具活力。文旅深度融合的背后,是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谁的产品更好、服务更优,谁就更能打动人、吸引人。政通人和,才可能实现人好、物美、心齐,为城市打开“游客之门”。淄博烧烤的火爆并非偶然,背后映射出的是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怕给外地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淄博市民下班回家沿路捡垃圾;当地人开车绝不加塞,让外地车辆先行……淄博全城上下以真挚的邀请、贴心的政策、诚信的经营、质朴的服务回馈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淄博人的实在、憨厚、不涨价,充分体现出了好客山东的特色,打造了文旅产业的特色招牌。各级各部门要领悟到发展文旅产业不是“一锤子买卖”,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文关怀放在第一位,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力求“十分满意”,这样才能让“流量”变“留量”,让文旅产业“年年岁岁分外红”。
丰富载体,打造传统文化的创新游,让文旅融合发展更显底蕴。山东历史悠久,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各类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需要以当地人文资源为主干,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旅融合精品,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发展特色文旅,要在“特”字做文章,聚焦“本土资源”挖掘“特”之所在,变“等风来”为“乘风飞”,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创新求变,以自身的“变量”赢得发展“增量”。要培育一批布局合理、业态丰富、辐射范围广的夜间经济载体,并利用消费热点,举办特色文化旅游活动,激发出更多活力十足的文旅新体验、新场景,打造旅游产业“爆燃点”,升腾城市“烟火气”,让文旅产业从“爆红”变“长红”,持续“圈粉”,推动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用好山东文旅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文旅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让文旅相生相伴、互动发展、共融共兴,让“诗”和“远方”实现更多更好的联结。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