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坤
山东近日发布《2025年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其中“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着墨最多的部分,共有重点支持新兴未来产业提速发展、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实施“算力券”奖补等12项增量政策举措。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一场技术革新,更是一场技术革命;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让创新引力更强劲、生产模式更先进、发展动能更充足,是新质生产力在产业发展领域的核心目标。从山东来看,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了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站在新的起点,锻造新质生产力,持续点燃“量增”引擎、激活“质优”动能,为现代化产业“强筋壮骨”,是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选择。
要注重发挥政策优势,优化创新生态。实践证明,创新生态比创新资源更重要。有了良好创新生态,创新资源就会源源不断地汇聚,创新潜力就会充分迸发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由于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的现代化产业科技含量高、技术迭代快、资金投入大,因此,要强化法律制度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在产业政策体系中的前置作用和基础性地位,维护公平竞争环境;还要构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层次体系,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的现代化产业具有技术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属性,对基础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新赛道,打造推动产业转型、转移转化科技创新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并加大政策供给支持力度,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要持续实施传统产业“智转数改”工程,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水平。传统产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不仅可以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还能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品牌和市场支持,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扩大群众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可以打造精准好用、成本适宜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传统企业对口提供优质的数字化转型方案,降低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同时,要围绕传统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行系统化智能改造,加快构筑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新优势。近年来,德州通过开展“工赋德州”行动,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让更多“老树”发“新枝”。比如宁津的罗赛罗德健身器材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传统产业,通过引入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了10余倍,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不良率下降23%。
要大力引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提升劳动者素质。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要引进一批高、精、尖领军人才和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团队,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支撑。在“外引”人才的同时,也要做好人才“内育”。要加大对劳动者数字知识、数字技能的普及力度,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树立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提高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推动科技人才产出高质量科技成果。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为现代化产业“强筋壮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