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德州圆满完成了21件民生实事,用心描绘出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美好画卷。这不仅是对民众期盼的回应,更是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举措。
筑牢民生根基,将为民初心践行得更“真”。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这也是民生工作的核心方向。德州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实招、用真功,把惠民生的事办得实实在在,把暖民心的事办得细致入微,把顺民意的事办得尽善尽美。从512所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到“舒心就医”便民服务惠及超十万余人,再到老旧小区改造加速推进,这些举措都展现了对民众需求的尊重与关怀。未来,各级各部门应持续站稳群众立场,不遗余力地多谋民生福祉、多解民生忧患,用最真实的民生温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提升服务能力,把惠民举措落实得更“准”。做好民生工作,关键在于落实。只有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水平,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政策精准落地,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广大党员干部以办好民生实事为立足点、出发点,发扬“严”和“实”的作风,主动作为、深入基层。从交通、卫生到就医、出行,从文化、就业到养老、托幼,政府制定并推行一系列利民政策,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履职清单,把“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接下来,各级各部门应继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切实让“民生愿景”变成“惠民实景”。
创新服务模式,把民生保障做得更“优”。随着时代发展,群众对民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民生工作往更细处、更实处推进。德州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在养老、住房、文化等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径。在养老服务上,推行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模式,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在文化建设上,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文化活动过万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在困难群众就业兜底上,因地制宜开发多种特色岗位,打造了一支立足公益、服务家乡的多能化队伍。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各级各部门只有顺应群众期待,把握民生脉搏,下足“绣花”功夫,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