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横
集成电路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是现代信息产业的核心,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具有较长成长周期,往往布局在一线城市。据《大众日报》报道,如今在德州,集成电路产业规上企业达123家,2023年营业收入532.9亿元,形成了包含设计、材料、封装测试、射频芯片等在内的产业集群。
德州集成电路产业的崛起,是“一线产业”青睐三线城市的生动注脚。一般来说,集成电路产业往往布局在一线城市,而德州却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功打造了一个相关产业集群。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德州对招商模式的深刻变革——从传统的优惠政策竞争,转变为以产业引导基金为核心,以专业化和高效服务为支撑的新型招商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政府不再是单纯的资源要素提供者,而是产业发展的参与者、企业的“合伙人”。通过设立德州先导半导体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等产业引导基金,德州不仅为落地项目提供了急需的资金支持,更通过基金的撬动作用,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形成了产业资本的集聚效应。这种“以资引资”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企业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传统融资难度高的问题,更让德州在招商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优质项目的首选之地。
“一线产业”在德州开花结果并非偶然。除了创新的招商模式外,德州还具备了一系列独特的优势。作为“京津冀一体化”承接北京产业转出的区域之一,德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德州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完善,为企业落地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此外,德州办事高效,营商环境优良,也是吸引众多企业前来投资的重要因素。
在德州集成电路产业的崛起过程中,政府服务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尤其引人关注。德州各级政府和干部不仅具备了专业的产业知识,更对产业发展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他们不仅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还站在企业的角度,为其量身打造最适合的发展方案,这种“懂产业、懂企业、懂市场”的服务理念,让德州在招商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德州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方面,各地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等方式,增强对优质项目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应该积极探索创新招商模式,如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等,以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方式吸引和培育新兴产业。
此外,党员干部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努力成为产业发展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支持,推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