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困解难 助力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德州日报评论员

12月2日,我市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邀请68位民营企业家座谈交流,倾听企业家意见建议,并在会上印发了市委前期调研掌握的58条重点企业面临的困难制约以及相关53条意见建议,体现出市委、市政府直面问题、务实进取的鲜明态度和强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

民营企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市民营企业有的有订单、有市场,但产能有限;有的有订单、有市场,但是利润较低;有的有产能、有品牌,但缺订单;有的有好技术、好团队,但是产品落后……情况不一而足,但无论解决什么问题,首先要帮助企业坚定发展信心。

从整体形势看,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始终强于不利因素。放眼全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体制机制上对发展民营经济作出部署,民营经济促进法即将出台,中央各项政策特别是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这些都是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利好。在市级层面,全市经济保持良好势头,近两年市场主体增速一直居全省首位,今年前10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只要我们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完全有能力、有底气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保持信心的同时,更要抢抓发展机遇。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精准扶持不同经营主体发展,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民营企业要生存发展,就一定要抓住当前难得机会。一些企业反映,对政策理解不透、不知道怎么申报。各相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帮助企业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兑现政策,同时依托政策积极做好企业引导工作,支持企业放大优势、抢抓风口,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在细分行业、优势领域争当领头羊。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既要帮助企业抓机遇、谋长远,也要着眼当下、纾困解难。本次座谈会,集中梳理出一批企业集中反映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各级各部门不仅要精准保障各类资源要素持续向企业倾斜,聚焦突出矛盾,完善体制机制、破解共性问题,更要坚持分类施策、一企一策,扑下身子破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具体瓶颈和制约,做到真解决见实效。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民营企业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只有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好企业要素成本较高、市场需求不振、拖欠企业账款、融资难融资贵、项目要素保障难等一个个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支持企业降本增效、开拓市场、做大做强。 

解决问题的成效,归根到底要体现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政府服务做“加法”,企业负担做“减法”,才能换来市场活力的“乘法”。要让民营企业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发展,就必须坚持不懈以改革“硬举措”优化“软环境”。从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完善审批服务机制,到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权益,各级各部门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体现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各级领导干部要健全与企业家常态化面对面交流机制,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真正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时,既要“办法想尽”,又要“力量用尽”,以优质服务激发企业活力和潜能。

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上下坚定信心、拿出行动,政企携手、同心同德,一定能把民营经济发展得更强,为现代化强市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