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

□万传泽

日前,市委十六届七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德州市委关于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争当排头兵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改革的方向、重点、任务和目标。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应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

必须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也是推进现代化强市建设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作为后发地区,放眼全国,德州缺少独特的资源禀赋,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打破常规,用改革的办法来破解困局、找到路径,才能实现后发先至。近年来,全市发展势头强劲、日新月异,改革工作连续走在全省前列,探索出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现代水网建设、首席政府服务官制度、信用就医模式、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等30余项在全国出圈出彩的改革经验。此次全会提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争当排头兵,我们完全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改革就是机会,党员干部要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树牢改革思维、有解思维,善用改革破局,看到机会、抓住机会、用好机会,积极走向舞台中央,干出一番事业。

必须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和重点。方向问题关乎改革性质和成败。树立正确的改革观,把准改革价值取向,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要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打通各种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既要聚焦老百姓衣食住行、入学、教育、医疗等期盼,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改革,也要积极谋划引领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性、体制性大块头改革。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落实全会工作安排,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等各领域改革,重点在服务和融入重大战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城乡融合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深化改革,抓好深化融入京津冀机制、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机制、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机制等重点改革任务。各部门(单位)要主动对标认领,积极研究上级政策,制定改革落实方案、细化路径措施,制定改革时间表、路线图。

必须把握科学的改革节奏和方法。改革没有一劳永逸,也不会一蹴而就,既需要把握历史主动、争取发展先机,也需要稳慎推进、蹄疾步稳。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广、攻坚难度大,面对的都是硬骨头,如何把准改革时机、增强改革胆识、扛起改革担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答题。我们必须增强改革主动性,加强对上沟通,争取试点机会,把握时度效,对于认准了、研究透了的事项立即办。相反,对于需要深入研究的事项要下足绣花功夫,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摸索经验,不能急于求成。改革重在解决问题,越是困难之处越要坚持守正创新,既要总结经验,不断深化、持续深耕,也要吸取教训,针对新情况、新矛盾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做到与时俱进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往往相互交织,需坚持系统集成,既抓住关键,也要协同推进,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改革探索更多可复制的标志性、牵引性改革成果。

必须营造真抓实干和善于改革的浓厚氛围。改革靠闯出来、拼出来,更要干出来。党员干部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坚力量,各级党组织必须发挥统筹领导作用,扛牢推进改革的主体责任,准确理解和把握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工作的指向和内涵要义,主动靠前一步,为全市改革全局添砖加瓦。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坚持唯真求实,做好顶层设计,把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一起来,绝不能搞虚头巴脑、空有其表的噱头改革。要狠抓改革工作落实,完善改革落实闭环机制,创新群众参与改革和监督评价改革制度,让改革过程和结果更多接受社会监督。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细化改革创新背书机制,旗帜鲜明树立以改革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完善在改革攻坚一线发现、考察、培养和使用干部制度,真正将锐意改革、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在全市上下形成支持改革、崇尚改革、褒奖改革、推进改革的广泛共识。

(作者单位:市委政研室)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