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商”中“赢商”

□李榕

禹城创新项目服务“面对面”工作机制,以“企业出题、现场答题、政府解题”为路径,不仅打通了企业发展的“任督二脉”,更让“营商”与“赢商”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由理念走向实践。

从“坐等审批”到“主动问需”,从“部门分治”到“协同作战”,禹城的改革直击政务服务痛点难点。以未来谷精细化工项目为例,双电源审批这一“卡脖子”难题在“面对面”会议后迅速推进,生产附属设施配套费问题同步解决;乾泰环保科技的车间整改验收从“串联办理”变为“并联推进”,为企业抢回宝贵工期。这些问题虽然细微,却恰恰印证了“服务效能就是发展动能”的深刻道理。通过“六类点题”精准把脉、“台账管理”动态跟踪、“销号办结”压实责任,禹城用一套组合拳实现了从“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的转变。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机制创新超越了解决单个问题的层面。通过“集体会商+现场办公+一事一议”的模式,构建起政企互信的“连心桥”;以“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打造出“问题发现—交办—解决—反馈”的闭环生态。这种以企业获得感为标尺的服务升级,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禹城密码”。

当下,区域竞争已从拼资源、拼政策转向拼服务、拼环境。禹城用实践证明,唯有将企业痛点作为改革重点,把服务精度转化为发展速度,才能让“近者悦远者来”,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赢得先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