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抓实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我市抓实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技改提级 企业向“新”

在凯盛晶华玻璃有限公司超白玻璃基板生产线上,智能机械手有序分装产品。记者 路龙帅 摄

□德州新闻网记者 王志冕 本报通讯员 马俊良

2月28日,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现场推进会议提出,要狠抓企业技改,抢抓政策机遇,做好技改项目储备,健全推进机制,持续推动“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当前,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真抓实干,推进技改提级、企业向“新”。

抓工业经济是“头号工程”,抓技改是工业经济“头号任务”。全市工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开展技术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部署要求,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2024年共谋划储备设备更新项目709个,146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前两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清单,居全省第二位。167个省导向目录项目和150个市重点技改项目开工率达到100%,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眼下,在山东锦盛祥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纺纱车间,纺纱设备马力全开、满负荷生产,企业正在赶制来自江苏、浙江等地的近20万锭纱线订单。公司总经理韩蒙说,去年他们投资3.2亿元新建10万锭智能数字高质高效精梳纺纱车间,采用世界先进生产设备,并配套大数据平台和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全程智能化、控制系统智慧化、在线监测信息化、制造过程绿色化。“新设备效率比原有设备高出近50%,每吨纱线成本降低1500元左右。”韩蒙介绍。

夏津县是棉纺大县,纺纱规模300万纱锭,占全市的二分之一、全省的十分之一。他们聚焦纺织产业及纺织优品,大力实施企业技改提升,企业智能化程度显著提高,万锭用工减少25人左右。

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系统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进而带动产业集群整体跃升已经成为各县市区抓发展的“主旋律”。

山东诺森塑胶有限公司是庆云县首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他们计划新上年产6万吨功能性母粒项目,并对部分原有设备进行更新。新项目投产后,预计企业产值将翻一番。

庆云县坚持以国家标准、数实融合、绿色技术为引领,滚动实施“百项技改、百企提质”工程,引导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和设备更新,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向“优”、转型升级。“我们狠抓技改项目,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设备更新需求,邀请科研院所、服务商一对一入企‘把脉问诊’,提出技改方案。”庆云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刘向雷介绍。同时,该县加强要素保障,线上线下相结合,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最大努力让企业轻装上阵。2025年,庆云计划开展技改项目40个,累计投资20亿元。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也是实施技改创新的“助推器”。多年来,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技改贷款贴息政策,有效推动了全市工业企业技改升级。以建行德州分行为例,他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工作导向,聚焦全市13条标志性产业链,为星光糖业“精炼糖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提升”、华鲁恒升“酰胺原料优化升级”等5个技改再贷款项目授信20.4亿元,已实现贷款投放6亿元。今年,建行德州分行加大对全市150个市级工业重点技改项目中长期融资需求支持力度,持续为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注入金融动能。

市工信局局长孙洪魁介绍,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实施技改提级行动,加快技改项目建设。建立规上工业企业及拟升规企业储备项目清单、实施项目清单和竣工投产项目清单,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全生命周期服务。开展入企技术改造诊断活动,组织技改供需对接会,指导企业做好500万元左右技改项目的立项工作。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争更多项目纳入省级设备补贴、技改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范围,确保上半年省、市重点技改项目投资“双过半”。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