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靶向施策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原标题:我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靶向施策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本报记者邓静

今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力提效乡村全面振兴。市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将“抓紧抓实乡村振兴”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我市各级各相关部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靶向施策,持续加力提效,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火热实践。

“吨半粮”产能创建是我市农业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相关要求,今年我市将持续推动“吨半粮”产能创建扩面提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立军表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新一轮大面积提高单产,在巩固完善提升10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的基础上,推动核心区、辐射区、带动区‘三区联创’。围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在粮食标准化生产、绿色增产技术集成等方面集中发力,力争形成行业标准。同时,抢抓国家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机遇,加大争取力度,着力打造在全省有位次、全国有影响的示范区,夯实粮食高产稳产根基。”

我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2023年建成全国首个百万亩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去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是关键。宁津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范艳菊表示:“应继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如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等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同时,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力度,以点带面,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推广,实现粮食大面积稳产高产。”

我市提出以食品名市建设为引领,推进农副产品全产业链发展,力争食品产业营收规模超千亿元。作为农业大市和产粮大市,我市发展食品产业具有区位交通、产业资源、政策聚合等多重优势。

目前,“国字号”产业园——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已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起势成型”的目标,园区具备了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园,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食品产业是朝阳产业,我市力争到‘十四五’末,食品加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5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到2035年,食品加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丰勇说。

就加强小城镇建设,我市将落实中心镇、特色镇、区域合作重点镇建设方案。2024年,全市“双镇百村”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初步形成祝阿文旅、鲁权屯中央空调、铁营化工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日趋完善。

今年我市提出“区域合作重点镇”这一概念,这是发展临边经济的重要载体。

乐陵市西段乡地处鲁冀边界,该乡按照聚产业、聚人气、聚资源、聚要素、聚红利“五聚”思路,大力发展临边经济,探索“以住带商、以商带住、商住联动”发展模式,完善功能配套,增强城镇吸引力,加快外来人口集聚。目前,乡镇驻地人口规模达到1万人,比2021年增长50%,其中外省人口占比17%。

“我们将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边经济,积极探索宜居、宜业、宜养城镇化发展模式,继续完善城镇功能,建设康养小镇,提供更多优惠措施,吸引周边人口集聚,促进消费升级,保障群众安居乐业。”西段乡党委书记尹振芳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