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成功剥离新生儿口腔肿物

□见习记者张丽娜 本报通讯员李梦娇

8月26日,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手术室里,出生不足24小时的患儿被医护人员轻柔固定,其左侧上颌部位长有一个鹌鹑蛋大小的肿物,不仅影响正常喂养,还可能引发出血。口腔科主治医师马宁正全力切除威胁健康的肿物。

8月初,怀孕35周的李爱华(化名)在一次常规产检时,被发现胎儿口腔内有异常肿物,医院立即启动多科室联动,口腔科提前结合新生儿生理特点研究诊疗方案,新生儿医学科则提前准备好监护床位,为后期救治做好准备。

8月25日,李爱华顺利分娩,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检查发现,宝宝口腔内的肿物已有鹌鹑蛋大小,随即被转入新生儿ICU。当晚,马宁连夜协调手术室、麻醉科,结合患儿的体重、凝血功能等指标,快速制定出精细化手术方案。

8月26日,手术正式实施。患儿口腔内的肿物给经口插管麻醉带来不小挑战。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尤晓冉凭借丰富经验,精准操作、稳控节奏,避开肿物干扰,很快顺利完成插管,让患儿安全进入麻醉状态。随后,马宁与医师陈经纶紧密配合,在患儿狭小的口腔内,成功分离肿物与牙龈组织。整个过程既避开了患儿娇嫩的牙龈组织,又避免了影响后续牙齿发育;缝合时选用可吸收线,以减少后续拆线对患儿的二次伤害。仅用30分钟,便成功将肿物完整剥离。经测量,肿物大小为3×2.4×1.8厘米,术后病理诊断为先天性颗粒细胞性牙龈瘤,属于良性肿瘤。听到结果时,患儿父亲王浩(化名)难掩激动:“这回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真的太感谢医生们了!”

手术成功只是治疗的关键一步,术后护理同样重要。新生儿ICU的医护人员初期通过胃管鼻饲喂养,避免口腔进食牵拉切口;术后第5天,尝试经口喂养;9月4日,也就是术后第9天,患儿切口愈合良好,体重从出生时的3千克增至3.15千克,顺利出院。

据马宁介绍,先天性颗粒细胞性牙龈瘤是一种罕见的新生儿口腔良性肿瘤,这种肿瘤多发生在牙槽嵴部位,大多为偶发病例,无家族遗传性。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