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血压“叛逆” 医生教你五招

□本报记者滕璐 本报通讯员王琰

最近,气温下降,74岁的王先生血压又开始“闹脾气”——高压飙到180mmHg,于是赶紧到德州市中医院就诊。“有研究表明,温带地区的秋冬季,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比夏季升高8至15mmHg。秋冬季血压‘叛逆’有迹可循,只要掌握科学方法,就能控制好血压。”该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韩芬耐心地解答。

为什么血压怕冷?韩芬总结了3点:寒冷刺激会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收缩血管物质分泌增加,血管收缩导致阻力上升,就像水管在冬天被冻住水压会变大一样;天气转凉,出汗减少使体内的钠离子和水分相对增多,血容量增加,使血压升高;很多人喜欢在冬季进补,易导致高盐、高脂食物摄入过多,给血压控制带来额外负担。

在控制血压的过程中,生活方式干预尤为重要。第一,做好保暖,采用“洋葱式”穿衣,随温度变化增减衣物;洗漱时用温水,避免冷水刺激引发血压上升。第二,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内,警惕“隐形盐”;多吃富含钾的蔬菜和水果助力排钠,如香蕉、橙子、土豆、菠菜、蘑菇、豆类等;多摄入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米、黑豆,以及各类深色蔬菜水果,富含抗氧化剂,有益血管健康;烹饪宜采用蒸、煮、炖、凉拌的方式,减少油炸、红烧。第三,选择有阳光的时段锻炼,避开清晨低温期;以散步、打太极拳等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第四,勤测血压,建议每天早晨起床后(服药前、排空后)和晚上睡前各测量一次血压,并做好记录,复诊时带给医生,这是调整用药方案的重要依据。第五,遵医嘱服药,不规律用药造成的血压波动比持续高血压更危险,用药方案因人而异,不可盲目跟风他人的“特效药”。

秋冬季血压虽然“叛逆”,但只要做到穿得暖、吃得淡、动得巧、测得勤、用药准,就能稳住血压。“我们开设了专门的高血压门诊,可以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韩芬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