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习惯 享受健康生活

原标题:聚焦“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 养成良好习惯 享受健康生活

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今年主题为“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筑牢家庭健康基石”。国家卫健委发布核心倡议,强调通过减盐带动减油、减糖,实现清淡饮食,通过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守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宣传月特别呼吁以家庭为单位行动起来,从日常三餐入手控制盐分摄入,共同关注体重管理、口腔卫生和骨骼养护。为此,本报记者采访我市3名相关专业医生,他们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养生知识,让健康理念融入万家生活。

常晒太阳适量运动 骨骼更健康

□本报记者唐志梅 本报通讯员王晓军

每天都坚持吃钙片补钙的孙女士怎么也想不到,65岁的自己居然只是几声咳嗽,就导致了腰椎骨折。9月10日,她在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门诊,向接诊医生、该科主任贾延昭诉说着心中的疑惑。经过骨密度检测,报告显示:孙女士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症。

“很多人直到骨折了,才意识到骨骼健康出了问题。”贾延昭指出,在就诊患者中,像孙女士这种因咳嗽、提重物、轻微磕碰导致骨折的患者为数不少。他介绍,骨质疏松症早期骨量大量流失,但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常被忽视。

在与接诊患者交谈时,贾延昭发现大部分人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存在诸多误区。比如有人认为吃钙片可以补钙,实际上缺少维生素D,导致钙无法被人体吸收;有人认为喝骨头汤可以补钙,实际上其中钙含量极低,反而含有大量脂肪和嘌呤;还有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专利”,实际上年轻人如果长期缺乏运动、缺少日晒、饮食不均衡,也会出现骨量减少;也有人不重视骨量筛查,待有症状后才发现自己已属于重度骨质疏松症。

“定期筛查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筛查是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贾延昭建议,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常规进行骨密度检查;50岁以上具有危险因素(如骨折史、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也应定期筛查。

贾延昭建议,日常应保证足量奶制品、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的摄入,尤其要避免饮用碳酸饮料,同时每天保持20至30分钟日晒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每周进行3至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增强骨密度。

减肥应拒绝极端节食

□本报记者滕璐 本报通讯员王琰

28岁的王女士为了快速减肥,连续1个月每天只吃一顿饭,饿了就靠水果和代餐粉支撑。起初体重确实掉了七八斤,可不久后,她不仅情绪低落、体力下降,还频繁感冒。更让她崩溃的是,恢复正常饮食两周,体重反弹,甚至超过了减肥前。

这样的经历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人盲目采取极端节食方式——拒绝主食、只喝流质、单餐代全天,结果却陷入“瘦—反弹—更胖”的恶性循环。

“饿瘦的代价其实是肌肉流失与代谢降低。”德州市中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吕翠红解释道,当人体长期处于能量严重短缺的状态,会自动进入“饥饿保护模式”:降低基础代谢、优先分解肌肉而非脂肪。这不仅会失去肌肉,还更容易囤积脂肪。盲目节食的背后还隐藏健康风险: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脱发、月经紊乱;心理上容易引发焦虑和进食障碍等。

如何科学、可持续地管理体重?吕翠红提出三大原则。一是均衡饮食,拒绝极端。应遵循“少油少盐、充足蛋白、适量碳水”的原则,确保每餐包含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豆制品)、膳食纤维(蔬菜、粗粮)和健康脂肪(坚果、橄榄油)。不用完全戒掉主食,而是优选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二是控制总热量,但不极端削减。每日热量摄入可适当低于消耗,但绝不可低于身体基础需求。一般建议女性每日不低于1200千卡,男性不低于1500千卡,具体可根据个人活动量与体重目标微调。三是保持规律进餐,稳定血糖与代谢节奏。定时吃好三餐,避免长时间空腹后突然暴食。

科学防治 控糖护牙

□本报记者刘春杨 本报通讯员颜春燕

近年来,研究不断证实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双向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科学防治牙周疾病,不仅关乎口腔健康,更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没想到牙周炎治好了,血糖也跟着降了。”9月11日,52岁的王先生复查后欣喜地说。王先生确诊Ⅱ型糖尿病已有5年,长期口服降糖药,今年5月因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等症状,到德州斯迈欧口腔就诊。医生陈晓焕诊断其患有中度至重度牙周炎,表现为牙周袋探诊深度增加、牙龈明显炎症及牙槽骨轻度吸收。

“控制血糖是治疗的重要前提。”陈晓焕强调。在内分泌科医生评估并调整降糖方案,确保血糖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陈晓焕进行了牙周基础治疗和口腔卫生指导。

治疗4周后,王先生的牙龈出血及红肿状况减轻。完成牙周治疗3个月后复查显示,在糖尿病治疗方案未大幅调整的情况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了0.6%。这不仅意味着血糖水平的改善,也提示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有所降低。

王先生的治疗经历说明,糖尿病会增加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风险,而牙周炎作为慢性炎症性疾病,也会加重机体炎症状态,导致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影响血糖控制。有效治疗牙周炎,有助于降低全身炎症负荷,从而为糖尿病管理提供辅助支持。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关注牙周健康不仅是保护牙齿,更是整体疾病管理的重要一环。”陈晓焕建议,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重视口腔健康管理,要严格监测并控制血糖水平,坚持每天高效清洁口腔并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接受专业口腔检查与洁治,建议每3至6个月一次,尽早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