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身体“抖慢僵” 警惕帕金森病 医生:抓住干预黄金期可延缓病情发展
□本报记者滕璐 本报通讯员王琰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目前患病人数有增多趋势,正逐渐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质量。“很多人害怕戴上‘帕金森病’这顶帽子,事实上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对患者至关重要,可有效控制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德州市中医院脑病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芳说。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及平衡障碍,常伴随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抖,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通常从一侧手部开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即肢体在放松状态下出现不自主的抖动,像搓药丸一样的动作。这种症状在情绪激动、紧张时会加重,睡觉或运动时会减轻甚至消失。“有的人误认为是年纪大了或过度劳累导致的正常现象,而忽略了可能是帕金森病的信号。”陈芳说。
慢,主要表现为身体“不听使唤”,动作迟缓。比如,扣纽扣、系鞋带等日常动作不灵活,字迹越来越小、歪歪扭扭;行走时步伐变小、速度变慢,手臂摆动幅度减小;从坐着到站起来时,会比以前用时更长,用力更大。
僵,也是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现。患者会感觉肌肉发紧、僵硬,活动被束缚,早晨起床时更为明显,活动后稍有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僵硬感会逐渐加重。
嗅觉减退,大约90%的帕金森病患者早期会出现。陈芳介绍,临床中发现,多数帕金森病患者在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出现几年之前,就有过嗅觉减退、睡眠障碍、便秘等症状。她曾经接诊的一位患者总觉得家人做的饭菜没有以前香了,后来才发现是嗅觉出现了问题,最终被诊断为帕金森病。
“大家要了解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要及时关注症状的发展变化,是否持续存在、逐渐加重等。”陈芳提醒,出现症状后不要过于担心,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早期干预治疗,能帮患者缓解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僵硬等问题,逐渐恢复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此外,服用多巴胺替代药物可补充大脑缺乏的神经递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改善运动迟缓的症状,针刺、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症状也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