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乐陵山水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崔书林——
绿色智造 水泥车间不见灰
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于春芝 通讯员崔昕 杨俊爱 乔岩
人物简介
崔书林,乐陵山水水泥有限公司(下称乐陵山水水泥)总经理,2016年上任以来,通过技术改造、提升品牌知名度、优化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带领企业扭亏为盈,尤其在水泥行业下行周期,带领企业逆势而上,经营业绩不断刷新历史最好水平。眼下,已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乐陵山水水泥,正逐步实现从传统水泥向绿色制造全新体系的转型。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下,乐陵一批民营企业家在创新发展中不断壮大企业实力。
崔书林算是其中一位。
如果用时间刻度来看发展,2016年,无疑是乐陵山水水泥的一个高光时刻。这一年,崔书林成为乐陵山水水泥的总经理,也是在这一年,公司成为国家大基建项目的水泥供应商,产品用于黄大铁路、沧州中铁等工程建设。当年年底,企业扭亏为盈。
回忆当初,崔书林表示,房地产、基建和民用市场一直是水泥需求的三大支柱,公司从基建项目入手,同时不断开拓本地房地产市场,业务量激增,之后连续3年盈利翻倍增长,营业额从1.62亿元增长到3.64亿元。
在崔书林看来,产品是企业生存之本,而创新是每个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2024年是水泥行业新国标实施元年,如何让产品既符合新国标又适用新的工程应用领域,崔书林表示:唯有创新。
乐陵山水水泥对所有产品进行提档升级,尤其是国家重点项目所需的低碱水泥以及道路专用水泥。以用于道路建设的缓凝水泥为例,公司研发的PSB32.5缓凝道路专用水泥推出后获得良好的客户评价,该品种水泥能很好地满足道路路基工程需求,具有后期强度高、抗裂性强、抗冻融性好等特点。产品目前广泛应用于邯钢高速、339国道、104国道、宁乐庆等市政道路工程。
在崔书林看来,这些实实在在的项目,是检验民营企业产品质量的最好例证。多年来,乐陵山水水泥不断夯实自身口碑,通过自主创新主动提升技术能力,进一步树牢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
从整体趋势来看,国内水泥需求已经进入了下行周期,水泥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乐陵山水水泥近3年来,产销量稳中有进,实现工业产值近10亿元。
崔书林表示,作为民营企业,取得这份成绩十分不易。究其根源,企业提前布局,以绿色智能助力灰色水泥向绿色水泥转型,使乐陵山水水泥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企业一定要从国家战略布局的大方向中,捕捉未来发展机遇。”崔书林表示,水泥行业正在经历大洗牌,为了应对挑战,企业需要降低生产成本,注重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以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
2019年以来,公司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数字改革智控升级,打造低碳高效“全自动车间”;以数字赋能产业转型,打造绿色无尘“花园式工厂”;以数字应用装配提速,打造“互联网+”数智化物流。
生产环节,公司使用DCS中部操控系统,实现一个人管理生产流程,现场只有几名工人巡检;物流环节,公司借助MES系统,形成一卡通,从车辆进厂到称重、卸货、出厂的全过程自动处理、自动控制,实现物流管理全流程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办公系统,MES系统与OA系统连接,所有审批等事项通过手机或电脑即可完成。
对企业来说,绿色发展不是负担,而是竞争力。乐陵山水水泥瞄准智能化也聚焦绿色化。崔书林表示,所有工作,安全先行;提档升级,质量先行;绿色发展,环保先行。
小到翻板阀、传感器等零部件更新,大到吸尘器、辊压机等大型设备的升级,公司持续改革,不断提升企业综合效能。
以辊压机为例,作为企业的主要设备之一,更换之后,产能由每台每小时110吨提高至140吨;2017年,公司升级改造3台收尘设备,实现每立方米小于5微克的超低排放,远低于10毫克的国家标准;变露天储存为料棚储存,所有原材料入库,输送管道实现负压密封,把无组织排放改成有组织控制。
一系列改革创新,为公司智能绿色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2年4月,乐陵山水水泥入选德州市工信局第一批绿色工厂名单,2023年成为省级绿色工厂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验收。先后获山东省“两化融合优秀企业”“山东省质量标杆企业”称号,并入选2024年“山东制造”品牌。
如今,绿色、智能化已经成为山水水泥的主色调,在“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理念的引领下,绿色发展的底色更足,绿色制造体系不断筑牢,绿色发展新动能彻底激活。
崔书林说,尽管水泥行业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展望未来,仍充满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