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杨安镇做大做强调味品特色产业——
“小调料”托起就业“大民生”
订单产品装箱。记者石少军 摄
工人赶制订单产品
德州新闻网讯 樊晨 李建东
寒冬时节,杨安镇到处弥漫着浓郁的调料香气,在240省道两侧,一间间整齐的厂房内,一袋袋包装精美的调味品,正承载着当地百姓的希望,被发往全国各地。
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小镇,胡椒、八角、辣椒等原材料经过精细加工,化身村民就业增收的“金钥匙”。
时尚新品受追捧
山东乐家客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灌装机、分拣机不停运转,40多名工人马不停蹄进行包装、密封,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进入秋冬季便是生产旺季,乐家客用工能达300余人,基本都是附近的村民。”山东乐家客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刚介绍,杨安镇调味品产业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乐家客成立也有近20年,公司生产的产品包括烧烤料、烤肉料、空气炸锅专用料、腌肉料,已达到300余种,其中王氏古方五香粉在2024年成功入选山东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生在杨安镇,长在杨安镇,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挑着担子卖辣椒。在老一辈的影响下我也踏进这个行业,如今,做调味品的村民越来越多,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现在,杨安镇的调味品产业在全球市场上也有了一席之地,行业前景非常可观。”乐家客销售部经理李翠娥谈及公司发展信心十足,“当前,电商经济、直播经济兴起,企业转型到了关键期,我们更加专注于产品的创新研发。年轻范、时尚化的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例如,我们研发的‘菜谱式’调味品,属于‘一酱成菜’系列,‘小白’秒变大厨,在线上销售的效果非常好,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单味调味品。”
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杨安镇已经培育了280家调味品企业,年销售额突破260亿元,复合香辛料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这些调味品企业不仅带动了杨安镇的经济发展,也成就了杨安镇的“中国调料第一城”的称号。
搭建平台促就业
乐家客在发展历程中曾遭遇诸多挑战,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人手短缺的问题。为此,杨安镇政府建设镇、村两级就业服务站,搭建“村企零距离”就业平台,直接帮助1.2万名杨安镇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乐家客内约七成工人是土生土长的杨安镇人。
“以前为了生计只能外出打工,一年到头四处奔波,虽说付出不少苦力,但最终能积攒下来的钱却寥寥无几,而且还无法照顾家中的老人与孩子。如今,通过镇上就业服务站找到了工作,上下班非常方便,每月能有4000多元的稳定工资收入,赚钱养家两头兼顾,这种‘在家门口上班’的幸福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杨安镇北街村民董宪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满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
“我们就是想依托调味品产业优势,依靠镇、村两级就业服务站为载体,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闲置的问题。”杨安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贾莹莹说道。去年以来,杨安镇实施产业强镇战略,引进外地企业30家,引回在外能人创办的企业12家,吸引外地专科以上人才600余人,为调味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杨安镇调味品产业的蓬勃发展除了精准把握找准市场定位外,更离不开当地政府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在杨安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还有众多如乐家客这般的企业。在政府、企业以及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条完整且充满活力的产业链逐步形成并不断延伸拓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2024年,全镇人均收入已突破3.2万元。
电商直播稳增收
“直播间的家人们,这就是我们最新推出的炒糖色,要下单的宝宝们抓紧了……”近日,在杨安镇调味品博物馆的直播室内,华畅味业的主播在各大直播平台售卖自家的产品。如今,电商直播已成为杨安镇的新兴产业,在带动就业方面,可谓是后来者居上。
“以前就想走电商直播的路子,培养直播达人耗时耗力,达不到预期效果,现在通过第一书记、村级直播达人,我们的线上销售渠道更加畅通了。”华畅味业总经理王建洲口中的“村级直播达人”,便是杨安镇政府带动村民就业的有力举措之一。自2023年起,杨安镇启动电商培育计划,鼓励企业开通线上销售渠道,选取15个自然村作为直播试点村,培养村级直播达人120人,开设电商直播运营培训班,与京东、天猫等深入合作,聘请电商导师对网络营销、直播带货进行培训20余次,进一步打通了调味品产业线上销售渠道。
“现在我们不仅培育了自己的电商主播,还通过将电商直播‘搬进’生产车间增强消费者的黏性。”王建洲说。华畅味业作为杨安镇首家将直播“搬进”生产车间的企业,在直播领域开拓了新战线,通过新的直播形式也让这家老牌调味品企业焕发了新生机。去年以来,华畅味业电商销量突破150万单,销售额达5600万元。据了解,杨安镇125家调味品企业入驻和运营电商平台,带动就业2000余人。
调味品产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杨安镇党委书记孟宪军表示,“今后我们要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上持续发力,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并通过挖掘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扶持创业等方式,让群众把家门口的饭碗端得更稳,持续推动群众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