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在科技治理上需统筹发展和安全

新华社联合国10月21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21日在安理会“科学发展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影响”公开会上发言表示,科技是把“双刃剑”,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既鼓励创新又管控风险,让科技发展真正造福各国和各国人民。

傅聪说,科技发展在赋能各行各业、为人类带来巨大便利和机遇的同时,也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带来新的挑战。网络攻击、网络窃密频发,损害许多国家的安全和公共利益。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正在颠覆传统战争形态,引发广泛担忧。

傅聪指出,个别国家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防范风险为由,无底线打压别国高科技企业。它们鼓吹所谓“脱钩断链”,对国家间正常的经贸往来和科技交流设置障碍,精心组织各类“小圈子”,将特定国家排除在外,构筑所谓的“小院高墙”。这些做法的真实意图是固化自身技术垄断、阻遏他国发展,其本质是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在作祟。令人尤为担忧的是,同科技本身带来的风险相比,这种人为制造分裂的做法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危害更大,最终可能把世界带入对抗的深渊。

在科技治理问题上,傅聪强调中方的三点看法:第一,坚持“科技向善”,是规范科技发展的基本要求。要确保科技研发和应用符合伦理规范,符合公认的国际法规则,符合文明进步方向。第二,弥合数字鸿沟,不仅是共同发展的要求,也是应对安全风险的需要。要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迎头赶上,平等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第三,确保安全可控,是科技发展的底线要求。要确保人工智能始终在人类控制之下。要反对滥用科技优势侵犯他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破坏他国稳定。要防范网络攻击、网络窃密和网络军备竞赛,特别是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傅聪表示,中方呼吁各国共同秉持开放包容理念,以落实《未来契约》为契机,支持联合国发挥全球科技治理主渠道作用,推动科学技术助力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共同进步。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