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网讯(记者董建新通讯员 王冉 杨健)“从这组数据看,赤藓糖醇生产菌种转化率提升了15%,产品成本每吨降低近千元。”近日,保龄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李克文介绍,企业依托定向许可专利技术,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成功优化菌种培育工艺,让功能糖生产效率迈上新台阶。
据介绍,专利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其转化运用效率直接关系到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今年初,市市场监管局将“推行专利转化定向许可”列为“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通过校地协同、精准匹配、试用先行等举措,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一方面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计划,盘活存量专利、提升新增专利质量,为转化储备“源头活水”;另一方面围绕本地重点产业,组织高校院所梳理专利资源,定制“专利菜单”,在区域内发布。同时,创新推出高校专利转化“先免费试用、再达成许可协议”模式,让企业“先尝后买”,降低技术引进风险。
在医药制造领域,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通过专利转化定向许可实现关键突破。“以前受制于晶型控制技术,盐酸二甲双胍等产品要么‘不能制造’,要么‘造得不行’。”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与齐鲁工业大学合作,企业掌握特定晶型控制等核心技术,成功实现3种晶型药物规模化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314件专利许可备案,惠及企业54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85%,覆盖医药制造、功能糖、高端制造等核心领域。“定向许可实现了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润、高校有收获的多方共赢。”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毕志国表示,通过搭建对接平台,专利成果找到转化出口,企业技术难题得到精准破解,实现“借智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