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技能课堂开到工人身边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刘臻通讯员王昌达姚欢欢王文慧)“题目完全来自生产一线,特别接地气。”近日,在平原县的德州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匠培训站,刚结束比赛的机修车间主任宋其武兴奋地说。这场由省造纸研究院专家亲自指导的技能竞赛,让他和工友们直呼“过瘾”。

800平方米的培训站内,仪表、管泵阀等实训设备齐全,为学员营造了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这里不仅是德州市首家工匠培训站,更成为工人们下班后提升技能的“充电站”。“比单纯听课收获大,动手操作一遍,技能掌握得更牢固。”德州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宿盟一边拆装阀门一边说,他在这里完成了两周的精密部件操作培训,解决了困扰许久的阀门内漏问题。

在齐河县,“人才向上输送、专家向下服务”的技能培养双向互动已成常态。乡镇培训站里脱颖而出的好苗子送到永锋工匠学院深造,学院的专家团队则定期下沉到基层站点,把解决方案带到生产一线。在今年8月举行的全市起重机技能竞赛上,齐河选手展现出的“毫米级”精度,正是“站院联动”结出的硕果。“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核心在于形成‘培训、考核、晋升、待遇’的完整闭环。”市总工会副主席苗君青介绍,“工人通过培训提升技能等级,直接与薪酬挂钩,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目前,全市15个工匠培训站已覆盖重工、轻工、医药等重点产业。在武城,风电工人有了专属实训基地;在禹城,培训站直接建在了食品产业园门口。各类工匠培训站累计开展培训超510场,覆盖技能工人近1.3万人次。

“以前培训得来回奔波,现在技术直接送到身边。”德州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维修工赵建军说,他在培训站学会了智能设备操作。这些散落在车间旁的“微课堂”,正悄然改变着德州产业工人的成长轨迹,也为各地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的“德州样本”。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