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前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帮扶民营企业,围绕贯彻落实市委有关部署和全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暨产业链工作推进会议要求,立足职能,加大帮扶重点民营企业力度。以“尽人大之力·助民企发展”专项行动为抓手,成立工作专班,联动发改、生态环境、财政、公安等多部门,聚焦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创新推出政策宣传“零距离”、普惠政策“零申报”、督导服务“零跑腿”三项举措,用心用情为企业纾困解难。截至目前,收到全市10家重点民营企业诉求24条,已初步解决12条,其他12条正持续推进解决。
政策宣传“零距离”
“交警同志上门普法,微信小程序实时答疑,不熟悉德州路况的货车司机再也不用担心违反交通法规了。”黑马智慧冷链物流果品批发市场的商户表示,以前来市场送货的司机经常收到罚单。针对企业反映的政策知晓度低、交通法规不熟悉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搭建政企沟通“快车道”,推动政策宣传向“主动上门”转变。
在交通普法领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针对黑马集团、飞马公司等企业外来货车司机多、流动性大特点,创新采用“摆摊普法+微信小程序案例+大喇叭广播”组合模式,制作定制化交通安全宣讲资料,将警示海报放置在商铺显眼位置,结账时不忘提醒司机“喝酒别开车”,用“土办法”讲透安全常识。
为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专班自今年8月组建以来,召集发改、生态环境、财政、编办等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2次、专题协调座谈会4次,实地走访全市民营企业7家,电话回访3家,将惠企政策、办事流程等内容精准送达企业。针对格瑞德集团提出的人才政策疑问,专班联合工信、科技、人社等部门开展“点对点”解读,详细说明“假日专家”政策调整细节,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普惠政策“零申报”
“4990万元贷款无还本续贷,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该企业为推进项目搬迁与升级改造,累计投入超十亿元,导致流动资金短缺。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企业融资、环评、用地、能评、人才等核心需求,推动普惠政策从“企业申报”向“部门主动对接”转变,让企业“免申即享”政策支持。
在融资保障方面,专班联动市财政局、人行德州分行、德州金融监管分局,建立民营企业金融直连服务机制,梳理推送两批企业融资需求,推动银行机构采用应收账款融资、供应链金融等模式为企业“输血”。除华源生态外,格瑞德集团也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获得中行德州分行“融易达”“融易信”等产品支持,今年以来累计办理供应链融资3904万元,余额达3382万元,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针对企业项目建设中的要素瓶颈,各部门协同发力。德化化工拟新上30万吨草酸亚铁项目,却受限于德城区环评总量指标不足。市生态环境局提前介入,不仅为一期10万吨项目落实污染物总量替代来源,还计划在全市统筹调剂指标,保障二期项目推进;在用地保障上,德化化工、立尊焊丝等企业的用地需求,也在专班协调下,由市自然资源局德城分局对接园区扩区工作,待完成后启动土地征收与供应,为企业扩大规模铺路。
督导服务“零跑腿”
“网上不实信息当天就删除了,主流媒体还进行了澄清报道,人大的帮扶太给力了!”德百集团办公室主任张梅表示。此前,个别外地职业打假人在抖音、微博散布企业产品过期谣言,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专班接到企业的问题诉求后,迅速联动多部门开展“闭环式”督导服务,推动问题从“企业跑腿”向“部门代办”转变,实现企业维权等事项“足不出户”办结。
在企业权益维护上,市委网信办建立涉企不实信息监测处置机制,针对德百集团的2条虚假舆情,第一时间提示属地及市场监管部门核实,指导企业通过12377举报平台等渠道维权,相关信息当日删除,未引发负面炒作;市公安局网安部门加大网上巡查力度,对涉嫌编造虚假信息的行为依法立案侦查,并协助企业固定证据;市委宣传部组织市属媒体刊发《踏歌起舞竞风采千人共舞燃消费》等多篇报道,宣传企业创新成果与社会责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民生事务办理同样高效。针对唐人公馆小区321户业主房产证办理与物业维修基金缴纳问题,市住房和物业服务中心为业主出具告知书,德城区成立联合工作组入户走访,梳理出未缴纳基金的142户、未联系上的59户。专班督促市住建局完善办理程序,推动已缴纳资金的120户尽快销号,社区持续联系未对接业主,确保业主无需跑腿即可完成手续。
专班每周调度问题办理情况,建立动态台账,将责任细化到具体单位与个人,逐企摸查诉求,确保每一项帮扶都落到实处。
政策宣传“精准滴灌”,要素保障“雪中送炭”,督导服务“全程代办”,市人大常委会以“三个零”举措为抓手,搭建起政企沟通的“连心桥”,用实际行动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