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内涵式发展为路径,以城市更新为引擎——打造有温度有品质的现代化城市
长河公园在改善城市生态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空间。记者刘振兴摄
□本报记者杨德林本报通讯员姚淑心
“新楼房宽敞明亮,新小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像生活在大花园里。”10月18日,德城区广川街道堤岭家园居民李玉珍感叹。堤岭社区曾是德城区面积最大的城中村,为彻底改善居民居住生活条件,德城区自2020年起共实施了堤岭片区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累计让1000余户居民搬进了新居。
“十四五”期间,我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紧扣“建好新城、做强德城、突破陵城,东靠新区引领、西靠运河引爆”战略蓝图,以内涵式发展为路径,以城市更新为引擎,奋力铺展一幅有温度、有品质的现代化城市画卷,全市中心城区和县城驻地(包括开发区)实际建成面积555平方公里,城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畅通城市脉络,构建便捷生活圈。我市深入实施东部地下管廊及地上设施建设,推动大学路东西贯通,增添发展新动脉;修建三八西路下穿京沪铁路,打通空间阻隔;东风路跨岔河东大道立交桥凌空飞架,中心城区60条“断头路”“瓶颈路”相继打通,有效疏解城市拥堵。
绘就生态画卷,涵养城市绿意。我市坚持生态筑基,统筹推进“水、绿、城”融合共生。南运河、岔河等四河贯通,年调蓄雨水600万立方米。长河公园打造1800亩城市绿心;中心城区200余处小微空间焕发新颜,148个口袋公园串珠成链。历史文脉也在保护中活化,南运河码头、漕仓遗址重焕光彩,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德工文创园等项目,让工业遗存与运河故事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聚焦民生温度,提升幸福质感。我市以完整社区建设为抓手,打造15个社区生活圈示范样本,补齐“一老一幼”、医疗文体等服务短板,形成“城市体检—项目落地—动态评估”治理闭环。一批社区卫生中心、健身场所、托育设施、邻里中心陆续建成,电梯加装、河道整治、充电设施安装持续推进。“微更新”“微治理”浸润日常,义诊帮扶、网格服务温暖人心,“爱心卡+代购”“慈善超市”等特色模式,织密便民服务网络。
教育医疗同步提质。中心城区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20余所,新增学位9390个,“大班额”成为历史;东部医疗中心矗立于天衢新区,集“医教研康养”于一体,让市民在家门口尽享优质医疗资源。
“全市城市工作暨房地产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会议为全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市住建系统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城市工作精神,紧扣‘一个优化、六个建设’重点任务,锚定‘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奋力争当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住建动能。”市住建局局长王瑜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