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邓静本报通讯员李珍王丁
一块地、一处院落、一片水塘……这些散落在乡村的资产资源,其处置和流转,曾是农村长期面对的难题。如何真正释放这些资产资源的市场价值?我市通过全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改革,定规则、强监管、优服务,一系列举措不仅唤醒了乡村“沉睡”资源,更是鼓起了村集体的“钱袋子”。
平台交易 全程公开阳光透明
鼠标轻点,报价实时跳动。近日,在夏津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宋楼镇赵官屯村村集体所有的67.5亩土地,租赁价格经过多轮竞价角逐,从起拍价每亩每年700元,最终攀升至800元成交,收益实现大幅增加。
“全程网上公开竞价,阳光透明,村民明白、村干部清白,工作开展起来也更有底气!”赵官屯村党支部书记潘光深说。
曾经在许多地方,农村“三资”管理都被视为一笔“糊涂账”:出租靠人情、签约随口说、租期无限长、租金多年不变……集体利益悄悄流失,腐败问题、基层矛盾由此滋生。
面对这一普遍性难题,我市进行了多次清产核资深入摸排,并通过一场深入肌理的产权交易专项整治,系统性构建起新的交易秩序和管理体系。
县、乡、村三级迅速建起“六有”交易服务机构,人员、场地、设备、制度、经费、平台一一配齐。
《德州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管理办法》出台,明确标的额以上的农村集体资产必须进入市场公开交易;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成立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各方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同推进。
一支懂政策、懂法律、精业务的专业化队伍,活跃在县、乡、村三级,为产权交易提供全方位服务,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农村产权交易总量1.68万宗、27.71亿元。其中,2025年上半年,全市交易总量552宗、1.22亿元。
市场竞价 集体资产保值增效
5月20日,在天衢新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宋官屯街道东曹村的多名村民代表静静地注视着电子大屏。随着数字不断跳动,经过276轮报价,村里沿街综合楼的租赁价格最终以每年71.74万元成交,溢价率达154.5%。“确实没想到最终成交价这么高。年底乡亲们能拿到更多分红了。”村民代表孙涛说。
这场激烈的竞价,正是天衢新区深化农村产权交易改革、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生动体现。自去年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交易体系以来,村集体资源的价值不断被激活。农村产权交易平均溢价率较传统交易方式提高67%,有效实现了集体资产效益最大化。
在这一过程中,天衢新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发挥着核心支撑作用。平台整合了全区254个村(社区)的集体资产,将每处资产的面积、权属、历史交易等信息清晰归类、统一纳入,实现阳光交易。
如今,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为各县市区的标配,每一笔通过平台完成的产权交易,不仅实时录入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台账,交易资金也严格按财务制度规范入账,真正实现“交易—登记—入账”闭环运行。
这一机制,有效激活了大量长期闲置的乡村资源。以往“沉睡”的荒地、闲置的厂房,如今一经上线,便迅速焕发新生,为村集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武城县将8万多农户、72万亩家庭承包地的确权信息,以及村庄成员、资产资源、股权量化、收益分红等关键产权要素,全部纳入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土地流转交易的规范化。
“产权进了平台,就像资产有了‘身份证’,交易有了‘监督员’,在公开竞争的环境中,农村集体资产突显出其市场价值,实现保值增值。”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张丙华说。
除了“价高者得”的正向竞价,“价低者赢”的反向竞价也在为村集体省钱。
与传统竞拍相反,反向竞价是从最高限价开始逐步向下竞标,在确保所有竞标方资质审查通过的前提下,价格越低越具竞争力。这种模式适用于村级工程招标、服务采购等领域,通过竞争切实降低支出。
对接“大市场” 农户得便利享实惠
土地流转是农村产权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德州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管理办法》,超过50亩的耕地流转必须进入平台交易。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将小面积土地通过平台流转。
武城县郝王庄镇大王庄村的罗维峰常年在外务工。近日,他在“掌上农经”小程序发布了4亩土地的流转信息。很快,武城县创丰农业种植合作社的赵建波看到信息,双方在线沟通、达成意向,直接通过小程序签订电子合同。
“以前必须来回跑、见面签,现在方便多了,在外地也能挂信息,手机签合同,还有县、镇、村三级审核盖章,特别踏实。”罗维峰说。赵建波也通过线上签约,成功流转了300多亩土地。
“如今,只要涉及产权交易,农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上平台’——放心、省心,更不怕吃亏!”平原县龙门街道水坑王村党支部书记王衍海说。
此前,当地一座废弃葡萄园,因承包方欠租跑路,遗留了大量废弃葡萄棚,包括保温被、钢结构等材料。这些资产本身仍有价值,但对村民来说无法直接利用。若想复耕,村民还需自费清理。
了解情况后,街道办指导该村将这批地面资产在山东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公开发布,进行竞价转让。村集体明确起拍价,并特别约定“竞得人须自行承担拆除和清运工作”。
信息上线后,迅速吸引了来自河北周边市县、聊城及我市临邑、陵城、平原等地的葡萄种植户参与竞拍。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铁制品2260元/吨、保暖棉2.8元/斤的价格成交,溢价率分别为13%、47%,村民租金得以清偿。
与水坑王村相邻的康庄村,多个农户共同委托村集体将582亩土地挂牌流转,报价为每亩每年1000元,最终成交价为每亩每年1410元,溢价率40%,远超村民预期。
平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交易打破了土地流转的地域限制,扩大了潜在交易对象范围,显著提升成交概率。同时,通过集中流转和公开竞价,实现农户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