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关键一招” 凝聚发展强劲动能

原标题:用好“关键一招” 凝聚发展强劲动能——2025年上半年德州深化改革工作述评

□本报记者王贺 本报通讯员李勇鹏 李禄超

新争取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09个,其中国家级试点25个;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经验被中央改革办全国推广,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节约集约用水等5项案例获评省改革精品案例,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多项改革经验获国家部委推广;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33个“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落地实施……

挖掘优势潜力,提升改革实效,培育发展新动能。2025年上半年,全市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扎实开展全面深化改革集中攻坚行动,抢前抓早、攻坚克难,各项重点工作进展明显,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注入强动能。

以改革优环境——“一把手”项目,增强发展后劲支撑

2月5日,德州“新春第一会”——全市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召开,明确提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牛鼻子”,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优化制度机制,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这个关键,2025年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迅速展开。

2月上旬,全市28个部门(单位)针对制约经营主体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相继谋划推出33个“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其后不久,德州年度改革工作要点出台,明确全年111项改革任务,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进入3月,为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全面深化改革集中攻坚行动在全市改革系统启动。

全面深化改革,如何集中攻坚?市级领导牵头,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聚焦改革任务,勇挑重担、啃硬骨头,层层压实责任,有效传导改革压力。市委改革办创新改革督导调度机制,把改革督察与审计、巡察工作有机结合,推动各领域攻坚任务高质高效完成。

半年时间,集中攻坚收获阶段性成效。我市以高质量实施33个“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为牵引,着力推进实施一批突破性、引领性改革举措,越来越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典型逐步涌现。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工业项目“建成即使用”改革,工业厂房从建成到投产,平均周期压缩近60%,提速2至6个月。庆云县建立政银企对接服务机制,引导金融机构靠前发力,今年前5个月新增贷款增幅全市第三。禹城市创新项目服务面对面工作机制,企业现场提诉求,政府当面解难题,多个重点项目加快落地。

坚持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不动摇,全市持续加大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支持他们聚焦主责主业、深耕细分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3月,我市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集成政策、创优环境,护航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近日,我市274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64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着眼激发企业创新动能,我市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市由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企业构成的梯次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64家。

此外,市纪委监委“靶向纠治市场秩序问题,持续护航优化营商环境”项目、市司法局“规范执法行为,助企减负增效”项目、市人社局“实施‘三单’服务,破解重点企业招工引才难题”项目等,均以问题为导向,直击企业发展痛点,形成“部门领题、全市解题”攻坚合力。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赵方敏表示:“我市将抓紧出台企业降本增效集成改革方案,为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助力赋能。”

以改革促消费——“文旅体商”融合,持续激发消费活力

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让德州文旅迎来高光时刻。承办这场大会,既是文旅“向新”发展的“加速器”,更是城市活力迸发的“催化剂”。

通过办会,乐陵影视城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今年“五一”假期,影视城共接待游客23.61万人次,带动景区、商圈接待游客超90万人次。

文旅产业持续“破圈”的同时,我市特色体育名城建设也不断传来喜讯。

7月27日晚,市体育中心人头攒动,德州市篮球联赛(“德BA”)在此打响揭幕战。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建设特色体育名城,已举办各类体育赛事330余项次,吸引参与群众70余万人次。

同时,积极开展村BA”“社区运动会”等基层赛事3912场次,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升温。

文旅、体育“全面开花”,得益于我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引领发展的底色,全力打出的产业联动“组合拳”。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动“文旅体商”深度融合,着力完善文旅消费促进机制,创新文化体验与消费场景,积极发展赛事经济,持续壮大体育产业,10余项改革方案相继落地,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

文旅方面,我市以扩大旅游消费为抓手,持续放大承办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溢出和引流效应,加快建设鲁冀边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和京津冀鲁重要旅游目的地。同时,全力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演艺+旅游”成效凸显。2025年新青年音乐节吸引全国6万名乐迷汇聚德州,拉动消费1.8亿元;打响“文玩+旅游”品牌,常年开放地摊集市,每年举办大型古玩交易会15场以上。

体育方面,深入推进体育名城建设集成改革,在办好体育赛事、抓好全民健身的同时,办好体育消费节等系列活动,文体消费新场景持续拓展;相关体育产业持续壮大,逐步形成以乐陵市、宁津县、庆云县为中心的三大标志性产业矩阵,一条从竞技体育器材到商用健身装备、从场馆设施到智慧运动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已然成熟。

“文旅体商”深度融合,是德州全力提振消费的务实举措。围绕全力提振消费,上半年,我市专门出台《提振消费五大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商品消费提升工程、服务消费提质工程、新型消费跃升工程、农村消费挖潜工程、国际消费拓展工程,推动德州消费扩容升级,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消费需求。

半年时间,五大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通过用足用好上级政策,持续举办促消费活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特别是进入夏季以来,我市抢抓暑期消费季和重要消费节点,深入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全市消费场景日趋丰富,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7月12日,“购在中国·精彩旅游山东行”活动在我市举办,有关负责同志在活动现场明确表示,德州将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五大工程,从业态融合提振消费、丰富场景促进消费、优化环境保障消费三个方面展开工作,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整合资源打造文旅新IP及更多沉浸式消费新场景。此外,德州还将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系列活动,全面营造令消费者安全、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下半年,我们将通过开发文旅融合精品线路、夜间经济集聚区、文旅科技融合新场景等措施,加快打造具有德州地域特色的文旅消费品牌,进一步促进我市‘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发展。”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柳骁介绍。

以改革惠民生——“小切口”发力,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

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2023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结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在1588家参评的三级综合医院中脱颖而出,斩获A+等次,成功跻身全国三级综合医院前10%,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份“A+”成绩,是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创新发展的缩影,同样是德州坚持以改革惠民生的重要见证。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改革为民的价值取向。今年上半年,从群众利益出发,接续推出19件民生实事,聚焦改革“小切口”做好民生“大文章”,从医疗到教育、从就业到养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是19件民生实事中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针对农业人口多、就业难的现状,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逐步构建起“党委统筹协调、政府服务兜底、市场主导引导、群众自主自愿”的农村大就业格局。今年以来,我市纵深推进该项改革,着力开发农田管护员、长者食堂服务员等特色公益性岗位,打造“三单”稳岗助企服务模式,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2067人,超额完成上半年目标任务。

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同样是我市今年确定的民生实事之一。为进一步解决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涉及部门多、手续多、办理时间长、难度大等瓶颈制约,我市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一件事”集成改革,大幅压缩审批时间,同时对中心城区符合条件的加装电梯项目,每部电梯财政补贴10万元。今年,全市已累计完成既有建筑加装电梯134部,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以来,类似的民生领域改革成效不胜枚举:深入推进“三医联动+中医药”集成改革,全市越来越多的乡镇卫生院具备了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坚持党建引领,全市众多新就业群体迅速融入城市基层治理;以集成改革促进健康成长,我市着力构建“六位一体”防护网,用法治阳光照亮未成年人成长路……德州正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记者从市委改革办了解到,今年以来,从优化营商环境到服务保障民生,全市173项改革任务已经完成时序进度目标。

“我们将持续完善改革推进机制,通过集中攻坚带动各领域改革提质增效、纵深推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争当排头兵。”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孟凡忠表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