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我市积极应对,上半年进出口总值逾334亿元——德州外贸破浪前行
□本报记者唐晓颖本报通讯员郑康宁马俊良
保龄宝公司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优化生产工艺,助力更多优质功能糖产品走出国门。记者杨戈摄
近日,德州外贸传来捷报: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334.8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出口292亿元,同比增长16.5%,这一增速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位。
今年以来,国际贸易暗流涌动,汇率像坐过山车般剧烈波动,运费居高不下,地区对外贸易面临诸多挑战。德州政企携手积极应对,内挖潜力外拓市场,顶住压力、化危为机,外贸大船破浪前行,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营企业挑大梁 进出口占比超七成
在德州外贸的版图上,民营企业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军。上半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达1742家,其中1664家为民营企业。
“上半年,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259.8亿元,同比增长21.5%,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77.6%。”德州海关副关长秦福运介绍。
德州对外贸易,缘何民营企业能挑大梁?“是国际形势倒逼、国内政策托举、企业自身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秦福运说。
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杨明文分析,面对国际贸易博弈,企业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以开拓多元化市场应对风险。国内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政策助力,降低了民营企业运营成本。
7月22日,齐河县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你看这炭黑,它是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中间品,油墨、塑料、涂料、电池都离不开它。上半年我们有1.3万吨炭黑出口印度,同比增长了39%。”公司外销科科长崔倩高兴地说。
数据显示,上半年,德州中间品出口达175.1亿元,占出口总值的59.9%,电子元件、纺织、塑料等行业的中间品出口实现快速增长。中间品贸易像条无形的线,把德州产业链与欧盟、非洲等市场紧密相连。
创新引领数智转型 “含新量”持续攀升
从代工生产到自主品牌,山东盛原服装有限公司出口之路藏着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密码。
“以前生产主要是人工画线定位,100件衣服可能出现100种误差。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后,引进了行业顶尖自动化设备,不仅降低了手工操作误差,还能精准匹配面料纹路,就连冲锋衣兜帽的复杂弧度也能精确裁剪。”盛原公司技术总监兰建业说,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秘密武器是“小单快反”柔性生产线。海外客户紧急订单的设计稿传到云端,企业2小时内就能完成精准打版,7天便可下线5000件定制冲锋衣,目前企业订单量已突破100万件。
作为外贸出口的新动能,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体现了德州高端制造领域产业升级的成果。上半年,全市“新三样”产品出口额达2.6亿元,同比增长6.5%。
7月23日,经制片、焊接、分容、性能测试等生产环节,承曦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一批32700型号锂电池下线装箱。产品经天津港发出,10天内就可运到东南亚市场。
“普通锂电池内阻在5毫欧,我们自主创新,采用新型涂布技术和全极耳工艺,将内阻降到3毫欧以下,能量转化效率大大提高。”公司总经理徐芳军手拿产品自豪地说,“它的另一个亮点,就是能在-50℃到85℃的‘冰火两重天’环境下正常放电,这在国际市场都是数一数二的。”
承曦新能源公司是庆云县为打造锂钠电新能源产业“智造高地”引进的企业,他们成立了50人的研发团队,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协作模式。企业凭借60余项专利和过硬的产品质量,与志高、大疆、飞科等知名品牌达成长期合作,锂电池年销量超3000万只,有七成产品销往海外。
抓机遇拓市场 国际朋友圈越做越大
在海外市场上,禹城功能糖早已是“熟面孔”。在禹城市采访,记者深刻感受到当地企业开拓市场的热情。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今年紧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开拓了中欧、东欧等新兴市场,其核心产品赤藓糖醇销往俄罗斯、印尼、欧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低糖代糖成为时下健康饮食的潮流,赤藓糖醇因零糖零卡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在我们订单不断,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让更多优质功能糖产品走出国门是我们的心愿。”公司副总经理李霞说。
最近一段时间,山东百龙创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部经理崔宏宇特别忙,他多次往返于禹城和上海,指导分公司业务开展,并对新员工进行培训。“近年来公司在欧洲、美洲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海外贸易额逐年增长。今年5月我们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全力开拓新兴市场,对接海外客户,接下来还要去泰国建新厂区。”谈及公司市场布局,崔宏宇表示。
企业走出去,离不开政府全力护航。德州海关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便利化措施为企业抢时间、降成本。同时推动德州国际陆港高质量运营,畅通企业出口新路径。市商务局加强培训,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国内、国际最新外贸动态,提高企业国际贸易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市贸促会创新建立“贸促顾问”信息机制,助力企业获得更多国际订单。
政企同心牢牢把握住机遇,优质发展环境让外贸企业无惧“风高浪急”。截至6月末,全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达162.4亿元,对RCEP国家出口额达9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5.5%,“德州制造”的足迹已遍布204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同期增加15个。未来,德州外贸航船还将承载着更多机遇,驶向更广阔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