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齐街道“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激活人才引擎——353名好青年逐梦田园促振兴
□本报记者王秀青 本报通讯员王新雨 南宁
5月1日,走进陵城区临齐街道张挑弓村中草药种植基地,满目青葱,黄芩已有半米多高,长势喜人。十几名村民挥动铁锹,刨蒿子、除杂草,干得热火朝天。
“今年是我回村种植中草药的第四年,合作社与北京、济南等地的很多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也带动了附近村庄不少人就业,回乡创业很有成就感。”张挑弓村九和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孟祥伟介绍,今年又种了200亩的黄芩,药田日常管护都请周边村民负责,每人每天60元。
2021年春节期间,临齐街道有关同志了解到孟祥伟有返乡种植中草药的意向后,安排专人陪同他实地调研,帮他注册了合作社,协调流转土地,用于丹参、黄芩、牛蒡等种植,截至目前,他带动村集体累计增收近10万元。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临齐街道坚持党建引领走在前,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通过拓宽发现渠道、搭建培养平台、完善使用机制等,激励和引导广大农村青年扎根基层、创新创业、服务农村。包括孟祥伟,全街道有353名优秀青年活跃在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完善“渠道链”,让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临齐街道成立了由15名专职人员组成的筛选小组,坚持“上下联动、分层实施”,主动与121个行政村的党支部沟通对接,收集优秀青年的基本信息,建立了农村青年人才信息库,包括107名高校毕业生、108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138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325名,占比92.07%。
完善“培养链”,让青年与乡村双向成长。紧紧围绕“缺什么补什么”的培养导向,积极搭建跟班学习、导师帮带、培训学习、学历提升等各类平台。专题培训强素质,积极为好青年提供专题培训、交流观摩、跟班学习等机会,利用街道党校“月训”制度,举办实用技术和致富技术等培训3场,400余人次参加。导师帮带学经验,建立“1+1+N”导师帮带机制,27名街道党员干部、15名“头雁导师”和63名村“两委”成员结对培养,结合帮带对象特点,制定“一对一”方案,促进好青年快速成长。
完善“使用链”,让青年与乡村双向选择。结合好青年能力素质,提供合适的使用方向。在换届或村“两委”班子职位空缺时,优先从综合素质较高的好青年中补选,计划推荐29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加强交流平台建设,统筹街道力量,助力优秀青年资源共享、抱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