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大力倡导文明婚俗、喜事新办——接亲不堵门 公交变婚车
公交变婚车,环保又热闹
□本报记者王秀青 本报通讯员路靖宇 李月
5月5日,在陵城区神头镇九合聚村一场婚礼上,新娘亲友拿着红色玫瑰在门口迎接,将手中鲜花赠予新郎,祝福两位新人未来的日子“一路生花”。“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号召,以身作则,支持、践行文明接亲,自觉抵制低俗的婚闹行为,倡导节约、舒适的结婚方式。”新娘纪佳旗、新郎赵元鑫新承诺,要为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出力添彩。
前不久,在夏津县北城街道王庄村,新人王家俊和张琦晗选用公交车当婚车,环保又热闹。车头写有“520路”大红字样,横幅海报“我们结婚啦”贴满车身。车厢内,车窗玻璃、扶手杆、座椅上都精心装点了红色的喜字、“新婚快乐”等祝福语挂件,温馨又浪漫。“看到这对新人用公交车当婚车,既省钱又有意义,我们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传统的观念。”村民王福昆笑着说,公交车接亲得到了大伙儿的一致好评。
文明婚嫁是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事关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我市高度重视,制定了《关于开展“摒弃婚丧陋习、深化移风易俗”文明实践专项行动的工作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将移风易俗纳入市、县两级《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宣传部门牵头,23个部门单位联动,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综合整治,将倡导文明婚俗、喜事简办列入其中,重点推进。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婚礼堂71处,打造新婚俗体验基地3处,举办“践行新民俗新礼仪”集体婚礼100余场,1200余对新人和3对金婚、5对银婚夫妇参加,现场参与群众超万人。
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为满足新人需求,武城县创新推出“公益商圈联盟”新婚新风俗项目,打造“520幸福公交”婚车23辆,开展文明新风婚车巡游活动。联合房地产企业推出优惠购房“房票”,对接商场及服装、婚庆、金店、家居等红色合伙人店铺提供典礼、家具、家电、家政、文旅等优惠卡,推出吃、穿、住、用、行等“一揽子”优惠政策,全套服务可为结婚新人节省12万元,该创新项目在全市推广。
齐河县创新打造“婚姻学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宣讲员化身幸福婚姻“引路人”,开展“幸福的密码”等婚姻宣讲辅导活动,增强新人领证前的仪式感与责任感。“听完宣讲员的讲解,我对移风易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党员,我更要带头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践行者和传播者。”4月29日,新人张宏平领证后有感而发。在齐河县护航婚姻家庭辅导中心,200余名志愿者组成专业团队,秉持“维护家庭和谐、推动移风易俗”的文化理念,每周一至周五轮流值班,为有需求的群众免费提供婚恋指导、婚姻咨询、离婚劝和、家庭关系改善、法律咨询、情感疏导等全方位公益性服务。“我们希望通过专业服务,助力更多家庭收获幸福,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该中心主任高志新说。
各级各类媒体突出做好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持续推出相关主题报道,营造移风易俗浓厚氛围。以“婚事新办”为突破口,着重在提升群众文明素养等方面宣传。宁津县一对博士后新人零彩礼结婚的新闻被《人民日报》、山东文明网、闪电新闻等转载,全网点击量突破1000万,成为爆款;由市委宣传部统筹策划的“文明实践德润州城”栏目,已连续播出3年,共96期,生动讲述移风易俗的感人故事;德州日报社联合市妇联等单位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招募公益红娘,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开展“爱在德州·幸福联线”联谊活动268场次,2万余名青年参加,2000多对新人幸福牵手。
“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一科科长李立鹏表示,将继续深化移风易俗,破除高额彩礼,拒绝铺张浪费,不跟他人攀比,抵制恶俗婚闹,大力践行、弘扬新民俗新礼仪,为践行者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