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原鲁望公司通过“减肥增效、种养循环、秸秆还田”三剂良方,促农业增产增效——化肥少用三成 每亩多挣300元
□本报记者王志强 本报通讯员樊晨 王丁
初春的德州大地上,麦苗返青。在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平原鲁望)的麦田里,种植经理何石宝轻轻捧起一把黄褐色的土壤,感慨万千:“往年用化肥像撒盐,现在像给庄稼开药方。”
这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平原鲁望在精准施肥领域的新革命:通过“减肥增效、种养循环、秸秆还田”三剂良方,让滋养庄稼的化肥实现科学瘦身,在沃土生金中走出生态农业新路径。
作为农业硕士的何石宝,自2018年加入平原鲁望以来,便致力于探索粮食增产与化肥减肥的双赢之道。如今,他自豪地宣布:“我们调配的肥料,每亩仅需60斤,便能达到普通复合肥80斤的效果,成本下降,亩产量不变,成效显著。”
这场变革的起点,是田间地头的“土壤体检”革命。平原鲁望采用先进土壤检测技术,对耕地进行深度“把脉”,精确测定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及有机质、酸碱度等关键指标,实现精准施肥。两年多的配肥实验,见证了化肥用量的逐年减少与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不仅赢得了“老把式”的赞誉,也获得了德州市农业专家的认可。
目前,平原鲁望已建成科学配肥中心,原料按设定比例精准混合,为土地定制“营养餐”。每小时15吨的调配能力,预示着更多土地将告别化肥过度使用的历史。
而在平原鲁望办公区以南2公里处,两个养猪场共饲养着2万多头猪,它们正参与着一场种养结合的“消化”革命。平原鲁望采用“畜—沼—粮”模式,生猪养殖场的沼液通过地下管网直达农田,固体有机肥则直接运至田间。何石宝的徒弟、硕士农场主陈慧芳算了笔账:“5头猪的排泄物滋养1亩地,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肥沃了土地,年减少化肥使用30%,农户每亩增收300元。”
谈及秸秆还田的“加减法”,陈慧芳更是兴致勃勃。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秸秆还田,平原鲁望的4万亩土地已全部实现这一目标。秸秆深翻入土,如同海绵般透气蓄水蓄肥,为土壤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平原县农技站的检测数据显示,连续7年实施深翻还田后,耕作层从15厘米增厚至30厘米,有机质含量从1.2%提升至1.7%。
行走在平原的乡间小道上,这场粮食施肥“瘦身革命”正悄然改变着一切。从“吃得多”到“吃得精”,从“资源消耗”到“循环再生”,从“量变”到“质变”,平原鲁望开具的三剂良方——减肥增效、种养循环、秸秆还田,正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接受,用绿色的钥匙打开乡村振兴的新天地,书写着生态农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