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残疾人专场招聘会见闻

原标题:“我们的不便,政府都想到了”——我市残疾人专场招聘会见闻

招聘人员用手语与求职者交流

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记者杨戈摄

□本报记者马乐 本报通讯员孙晔

2月21日,德州市残疾人暨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作为全年规模最大的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本次活动吸引了大量残疾人到场求职。他们中有的听力差,有的肢体行动不便,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便是自食其力。

当天,记者前往现场,对话求职者、用工企业,了解残疾人就业情况。

残疾人:线上线下求职 找份工作自食其力

“我家孩子听力和表达不太行,但动手能力比较强,什么岗位适合?”

“我左手残疾,但是会电气焊,有没有适合我的工作?”……

早上8点半,招聘会现场气氛热烈,人头攒动。

来自武城的刘彬今年38岁,因病双腿落下残疾,只能借助双拐行走。由于身体原因,大专毕业后,他一直以打零工为生。借这次招聘会的机会,想找份稳定的工作。在多个招聘展位前,刘彬认真咨询,详细了解企业情况,尤其是工作地点是不是在高层、有没有电梯、洗手间有没有坐便器等。他坦言自己更看重的是工作地点的无障碍环境。“我的腿脚不好,在之前的工作中就曾遭遇不便。”经过详细了解,他找到了几家不用爬楼、有无障碍设施的用工单位。“现在不少企业为残疾人改善办公环境、设置专岗,招聘会上部门专门找来手语老师方便听障人士沟通,这些细节很暖心,我们的不便,政府和企业都想到了,给了我们很大帮助。”他说。

25岁的宋琪则更愿意选择居家就业。她是一名脑瘫患者,头部和手部会不自觉抽动,这让她十分自卑。虽然有些企业为残疾人提供了可以居家完成的“订单式”手工制作类工作,但宋琪的身体状况依然难以胜任,“我真的太需要一份工作了,来证明自己不是家里的负担。”在旺音网络文化传媒公司的展台前,她立刻被易拉宝上“不露脸语音主播,工资日结”的字样吸引。经过咨询,语音主播主要根据平台要求介绍在售产品信息,公司会对主播进行简单培训。宋琪十分兴奋,立刻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20岁的成成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当天家人带着他来找工作。“我们年纪大了,不知道还能陪他多久。他自己有个工作,多少挣点钱,我们也能放心一些。”成成的妈妈王丽霞告诉记者,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残疾人,成成这种智力残疾求职更加困难,“好在现在很多企业对残疾人都放宽了条件,政府还搭建了求职平台,争取找到合适的岗位。”

当天,共有400余名残疾人前往招聘会现场求职,还有不少残疾人选择通过德州智慧就业平台在线上求职应聘,200余名残疾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企业:多元岗位、同工同酬 向残疾人伸出橄榄枝

招聘会上,共有华鲁恒升、中国邮政德州分公司等150余家国企、民企积极参与,提供就业岗位2400余个。

“招收残疾人既能助力就业,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在德州扒鸡超市有限公司的展位前,招聘人员张凯表示,他们可以根据残疾人个人情况安排适合的岗位:“听力不好可以去学面点制作,腿脚不便可以负责打包、货品摆放等。我们网点多,能就近安排工作。转正后平均工资3000元以上,所有员工同工同酬。”

位于天衢新区的英凯模金属网有限公司设置了2个残疾人专岗。公司办公室主任王辉告诉记者,企业目前有3名残疾人在职员工,他们十分敬业,对职业的满足感更强,所以公司愿意拿出更多岗位助力残疾人就业。“此次专岗是做质检一类的工作,比较适合听障或腿部残疾的人员。来了之后先培训,转正以后有五险,平均工资3000元以上。”王辉介绍。

本地企业齐发力,外地企业也来助阵。来自天津的全津食品有限公司是三全食品全资子公司,企业内残疾人员工占比达50%左右。这次他们带来了50个工作岗位,主要为操作工、包装工。“我们面向听障人员和轻微肢体残疾招聘,一个月的工资在4000元以上,并缴纳五险一金。”相关负责人田静介绍,虽然工作地点在天津,但企业包吃包住,并安排有专门的“福利员工”管理员,残疾人员工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他们解决。良好的待遇和成熟的残疾人用工方案吸引了德州市特教学校教师夏少娜的关注。“学校有6名听障中职毕业生正面临就业,我们会尽快组织学生、家长一起去企业考察,做进一步对接。”夏少娜说。

今年用人单位招聘残疾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单位参与数量和岗位数量均超过去年。“企业提供的岗位不再局限于保洁、保安等收入偏低的简单体力劳动,新媒体运营、跨境电商等岗位也向残疾人伸出橄榄枝。这对保障残疾人就业、促进公平就业具有示范意义。”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部门:精准帮扶、分类施策 瞄准堵点全面发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截至目前,全市就业年龄段内残疾人约6.37万,整体就业率58.89%。

在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庞永杰看来,残疾人就业难,难在渠道窄、信息不对称,难在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等,做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关键在于精准帮扶。近年来,市残联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结合残疾人身体特点实施培训赋能,精准匹配就业岗位,推动残疾人多业态、多形式就业。

“在组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时,我们先对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进行就业意愿等情况的摸底调查,然后开展精准培训。”庞永杰介绍,这样能有效地为残疾人匹配适合岗位,实现稳定就业。例如针对盲人,比较适合的岗位是按摩,市残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以赛促学的形式组织按摩技能培训。目前全市已有160多名盲人通过培训进入保健按摩行业就业。

另一方面,在企业端建立从前期宣传、岗位开发、安置沟通到跟踪调解的全过程服务。通过与企业沟通,结合岗位结构和用工需求,增设适残岗位定向招聘残疾人,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就业机会。自去年起,市残联与中国邮政德州分公司签署框架协议,以“社区微业·惠残爱心小屋”为阵地,增设鲜花蛋糕自提、洗衣代收代取、报纸杂志订阅等业务,共为505名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

此外,针对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三类”特殊困难就业人群,则以“如康家园”为载体,通过辅助性就业、“订单式”就业等方式分类施策,进行精准就业帮扶,确保全面兜底。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