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德城聚焦百姓需求,组织活动2000多场,惠及3万余人——“幸福市集”传递暖心服务
肖何庄社区“幸福市集”上,手作摊位吸引了居民驻足体验
□本报记者唐晓颖 本报通讯员宋志卿 赵增辉
“今天的活动有文艺演出、健康义诊,真是太热闹了。”12月7日,在德城区天衢街道肖何庄社区举办的“幸福市集”上,免费理完发的张炳新高兴地说。当天活动现场设置了爱心义剪、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等多个摊位,围满了前来“赶集”的居民。
“幸福市集”是今年德城区提升为民服务效能推出的创新举措,通过社区党组织搭台、各方力量摆摊、居民“赶集”的形式,将便利、多元、优质的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我们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汇聚社会资源,开发便民服务项目,满足居民多维度、多样化需求,合力打造组织有力、邻里有爱、治理有效、和谐有序的幸福家园。”德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龙岩介绍。
德城区按照“群众需要什么,社区提供什么”的原则,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开展问卷调查,切实摸清居民需求,并系统整理、分类归档,形成需求清单。“线上+线下”发布招募信息,通过审核资质、实地考察、签订协议,确定参与市集的“城市治理合伙人”。各社区党组织根据辖区居住人群的年龄、结构、需求,确定“幸福市集”的主题和场次,匹配资源形成项目清单。“幸福市集”的服务丰富多样,有爱心义诊、家电维修、非遗体验等。
家住万达华府小区的陈秀英经常在家门口“赶集”。“我有偏头疼的老毛病,市集上中医给针灸、推拿了几次,感觉好多了。‘幸福市集’密切了邻里关系,增添了烟火气,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多举办。”她称赞道。
“城市治理合伙人”是提供服务的主体,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德城区对首次参加“幸福市集”的合伙人,免费提供横幅、桌椅等基础物资。每月结合他们的反馈情况及市集活动举办效果,动态调整摊位布局,提升市集规范化水平。目前已有210余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成为“城市治理合伙人”。
“幸福市集”的活动场所也由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延伸到了社区广场、街角、商超门前等,形成了“移动市集”新模式。今年以来,德城区累计举办“幸福市集”2000多场,惠及居民3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