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掌控全国六成市场 聚集3000多家企业 武城暖通空调产业跻身“国家级”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于斌 通讯员崔建帅 李淑冉)11月21日,记者从武城县暖通空调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获悉,武城暖通空调产业集群成功跻身“国家级”行列,成为德州市首个获此殊荣的产业集群。至此,德州又新添一张国家级名片。
从一个传统农业县到长江以北最大的商用中央空调设备生产基地,武城县历经50余年产业积累,如今集聚了3000多家暖通空调企业,产品涵盖八大系列3500余个品种,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
武城县暖通空调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玻璃钢复合材料生产,历经半个世纪发展,已形成涵盖主机制造、零部件生产、材料供应、安装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系列举措。
走进海创集团车间,巨型全自动设备有序运转,借助“人工智能+”,曾经需要10余名工人的生产线,如今只需1人操控。
武城通过提升服务效能,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政府部门主动深入企业摸排需求,针对企业在认证申请、技术升级、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困难,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指导。目前,已培育3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优质企业梯度发展格局。
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武城县将深化产学研合作作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组织骨干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对接,共同攻关高效节能与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比如,隆达集团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研发的EC智能新风换气机,能够根据室内空气质量自动调节运行状态,较传统机型节能30%以上。
质量提升是武城县推动产业升级的又一重要举措。当地连续7年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通过在全国率先编制暖通空调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制定15项团体标准等举措,夯实品牌发展的质量基础。截至目前,已有7家企业获评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0种产品获得山东知名品牌。
今年9月,“齐鲁建造”武城暖通区域公共品牌正式发布,成为产业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的关键一步。政府通过整合区域资源,建立品牌授权和使用机制,帮助首批授权企业以统一的品牌形象开拓市场,有效提升了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借助不断提升的品牌影响力,武城县积极搭建多元化国际经贸平台,持续拓展海外市场空间。今年以来,武城县连续举办5期“万企出海·鲁贸全球”精准采购对接会,并成功打造广交会武城专场,通过一系列活动,推动产业集群与国际市场深度对接。目前,常兴、海创两家企业与乌兹别克斯坦达成1850万美元的意向协议,系列活动的实际成交额已突破2.67亿元,展现了武城暖通空调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立足新起点,我们将继续强化品牌建设、深化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通过构建多层次的企业培育体系和持续推进产业国际化布局,让这块国家级产业集群的‘金字招牌’越发闪亮。”谈及产业今后的发展,武城县委书记王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