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日生物5天拿到新品“准生证”

□本报记者李榕 本报通讯员梁民

9月23日,伟日(山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各项生产设备有序运转,一袋袋蔗糖发酵调味粉经过流水线完成装箱,即将发往全国各地。“我们是省内首家获得蔗糖发酵调味粉生产许可的企业。今年前8个月,仅这一款产品销售额就突破了2300万元,占到总营业收入的30%,预计年底可达3000万元。”公司总工程师滕国良说。

伟日生物位于禹城市,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去年企业自主研发了一款新型食品配料——蔗糖发酵调味粉,该品可广泛应用于肉制品、乳制品、烘焙食品。

新品问世,难题也随之而来。“按正常流程,向行政审批服务部门申报食品生产许可后,只需等待市场监管部门现场核查即可。但国家没有出台相关标准,无相关资料供企业参考,审核阶段面临‘卡壳’。”公司行政部经理张春星坦言,去年4月,眼看产品无法落地投产,他们只好向禹城市市场监管局求助。

了解到企业需求后,禹城市市场监管局组建专项团队查阅政策资料、开展省内咨询,发现全国仅浙江、安徽各有一家企业实现生产。为找到破局思路,4月底,该局组织人员赴浙江“取经”,实地了解当地企业的申报流程与经验。

“取经”归来,新的困惑又出现了:已获批的两家企业,申报类别截然不同——浙江企业按“调味品”许可类别发证,安徽企业则将其归为“其他食品”。“类别不同,不仅发证时现场审核的标准细则不一样,后续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也大相径庭,甚至可能影响产品上市销售。我们必须帮企业选对合规路径,才能让这款好产品尽快落地。”禹城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刘保萍深知,选对申报类别是破解困局的关键。

反复研讨后,专项团队决定以专家论证的方式破解这一难题。去年5月11日,伟日生物正式向行政审批服务局申报食品生产许可;5月12日,一场聚焦该产品的特殊论证会召开,省内3位涵盖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检验、行政审批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围绕产品属性、生产许可、类别判定等5大核心议题深入分析研判。“依据企业标准,这款调味粉以白砂糖、酵母提取物为原料,经好氧发酵等传统工艺制成,原料与工艺均符合普通食品范畴,并且所使用的菌种已列入国家卫健委可用食品菌种名单。”最终,专家论证组一致明确其许可类别为“其他食品”。

论证会一结束,禹城市市场监管局当即安排专人和专家赶赴企业开展现场核查,确保各项生产条件符合标准。核查通过后,次日一早,该局食品生产股股长吕王姝便汇总好所有资料,通过系统上传至行政审批服务局。5月15日,伟日生物顺利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

正是得益于部门的“有为”,才能让企业少走弯路、快速破局。如今,伟日生物合作客户已覆盖雨润、金锣、双汇、娃哈哈等国内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并与海外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